美文网首页美食
火锅中的那些事儿

火锅中的那些事儿

作者: 彰武大都督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19:04 被阅读0次

    火锅的起源

    在古代,火锅的雏形被称为“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中的咕咚声而得名,用鼎来烹制。

    《魏书》记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曾在鼎中嵌入隔板,被称为“五熟釜”,一个鼎中可以尝尽五种味道。

    华夏民族在宋朝之前没有方桌,并且采用的是分餐制,因此直到当时火锅还没有成为人们主流的饮食方式。

    到了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骑兵在战争中发明了涮羊肉的吃法。

    乾隆皇帝还曾用涮肉火锅来大宴群臣。

    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庆长江边的船家开始用麻辣汤烹煮动物内脏。因为其物美价廉,后来发展为著名的重庆毛肚火锅

    火锅的食用方法

    根据食材的不同,火锅的吃法也不相同,按入锅时间长短大体可以分为“煮”、“涮”和“汆”三种。

    猪脑、老肉片以及一些可能含有寄生虫的食材需要煮。

    羊肉、蔬菜等易熟,只需涮。

    而毛肚和鹅肠,讲究汆,因此便有了毛肚“七上八下”的说法。

    吃火锅最讲究食材的新鲜。有位美食家曾说过,顶级新鲜的食材不需要过多的烹饪技巧,吃的就是原汁原味。中等新鲜的食材,则需汤料来入味。再下等的食材,则就需要蘸料来弥补了。

    火锅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是不爱吃火锅的。

    南北之争

    火锅这种全国人民都爱吃的食物,同样存在着南北之争,中国的火锅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最主要的还得是以重庆火锅、四川火锅、潮汕火锅为主的南派火锅与涮肉火锅为主的北派火锅

    北派火锅

    北派火锅食材较为单一,以涮肉为主,这种来自于游牧民族的烹饪方法,恰好反映了北方人豪爽的性格。要说过瘾,还得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在老北京的文化里,不得不提涮羊肉。木炭铜锅放清水,再配点葱段姜片,没别的,就是涮肉。吃个半饱之后,再涮点白菜粉丝冻豆腐,嘿!倍儿香!

    曾有个相声段子中说过:“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东来顺”,可见北京人对涮羊肉的喜爱。

    如果说南派火锅的味道在锅里,那么北派火锅的味道就在碗里。涮好的羊肉,得蘸麻酱腐乳韭菜花,羊肉的鲜美和芝麻酱的香醇,那简直是绝配。

    北方人对芝麻酱的喜爱,可能是南方人无法理解的。光是在老北京的传统小吃中,就有很多离不开芝麻酱。在当年那个生产资料相对紧缺、副食品限量供应的年代,作为人大代表的老舍先生曾向政府恳切建议:“一定要解决人民芝麻酱的供应问题。”

    除老北京火锅外,其他的北派火锅也主要以涮肉为主,肥羊火锅、肥牛火锅、白肉火锅,还有“急死人馋死狗”的羊蝎子火锅,吃的就是个爽快。

    在东北,最美丽的姑娘叫翠花,最美味的菜叫酸菜。你问东北老铁火锅怎么吃,那还是得是五花肉配酸菜,哎嘛,嘎嘎的,啥毛病没有!最后提醒你千万别跟东北老铁抢买单,小心跟你急眼。

    南派火锅

    相对于北派火锅,南派火锅给大家的印象是麻辣、味重。另外南派火锅的食材也更加丰富,从走禽走兽、到鱼类海鲜、再到毛肚、鹅肠(或鸭肠)以及黄喉(猪牛大动脉)之类,无不能涮。

    说到南派火锅,不得不提重庆。重庆火锅起源于清末和民国初年重庆的长江边上,当时贫苦的码头纤夫们没钱买肉,只能买一些动物内脏(杂碎、下水)来吃。内脏腥味重,必须放入大量辣椒花椒来去腥提鲜,结果发现这种吃法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虚寒除湿,后来发展为今天的重庆火锅。

    这与著名的川菜“夫妻肺片”的来历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一对夫妻收集有钱人家屠宰牛羊后不要的内脏,切片加入大量辣椒烹制,卖给吃不起肉的穷人,因为内脏是有钱人扔掉不要的,所以才称为“废片”,后来才改为“肺片”,但实际上里面基本上是以肝、肚为主,并没有肺。这里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来是没人吃的东西,最终却成为了传世的美味。

    重庆火锅最重要的特点是采用牛油来制作汤底,由于动物油脂较重,可以将食材的味道融入牛油中并保留下来,因此正宗的重庆火锅用的都是老油。这种循环利用的老油将食材的香味不断地在牛油中沉淀,因此重庆火锅的香味只依赖牛油,不会过多加入其他的香料。这种循环利用老油的方式虽然一直饱受争议,但是多一次加热的过程,就多一次香味的释放,在烹饪中是有一定道理的。

    重庆人认为火锅蘸芝麻酱是异端,吃火锅当然要蘸油碟。香油和蒜泥的清香,以降温去火为主,以调味为辅。

    “九宫格”也是重庆火锅里一个重要的特色。“九宫格”与古代的“五熟釜”不同,九个格子并不是完全隔开,而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并不是有九种味道。相传“九宫格”同样起源于重庆的码头文化。大家拼桌涮火锅,一张桌子坐八个人,八个陌生人共用一口锅。为了区分每个人的菜,所以加入了“九宫格”。后来慢慢成为了重庆火锅的重要符号。

    如今的吃货们更是将“九宫格”发扬光大,利用每个格子的温度不同来涮不同的食材。另外,“九宫格”可以将菜固定在小格子里,方便食用。对于我这种“刻舟求剑”的人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再也不用担心食材下锅之后找不到了。当然也请不要鄙视吃“鸳鸯锅”的人,毕竟你不能强迫所有人跟你一起吃辣。

    由于历史原因,重庆遗留了很多的防空洞,很多的火锅店就开在这些废弃的防空洞里,成为了重庆的特色——“洞子火锅”

    川渝地区虽然都是喜好麻辣,但四川火锅与重庆火锅又有很大区别。相对于重庆的牛油火锅,四川火锅则是以菜籽油、色拉油等植物油为主的清油火锅。这主要是由于山城重庆山多地少,粮食作物不够丰富,但码头有大量贩卖的牲畜,因此采用牛油来烹制火锅。而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有丰富的粮食作物作为植物油的来源。因此,与粗狂的重庆火锅比,四川火锅相对较为柔和、清淡。相对于牛油的醇香,四川火锅更多靠的是大量的香料。

    除了川渝地区的麻辣火锅外,广东火锅(“打边炉”)秉承粤菜鲜美、养生的特点,也在南派火锅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海鲜锅、粥底锅,还有著名的潮汕牛肉火锅。牛肉分为不同的部位,如脖仁、匙柄、匙仁、吊龙等等。每个部位的火候也不同,吃的就是个精致。

    除了常见的以生食材直接涮煮的火锅之外,还有一类加工至半熟或全熟的火锅,如安徽一品锅、狗肉火锅、酸菜鱼火锅等。作为一个早餐要吃狗肉烧饼的彪悍皖北人,有机会我一定要尝尝狗肉火锅。

    物有贵贱,人岂有南北之分。不管天南海北,三五好友在寒冷的冬日里坐在一桌吃顿火锅,吃的是温暖,是朋友间的感情。至于是清汤还是牛油锅底,蘸麻酱还是油碟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火锅中的情怀

    火锅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涮的每一片肉,都是文化的传承。饮食中处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鸳鸯锅,就像是中国道家文化中的“太极”。现在一些火锅店中开始推出了一口锅中包含三种、四种口味的锅底,等将来真的有了“五熟釜”,我想我会给它起一个更好的名字——“五气朝元”。

    无论在家中还是下馆子,三五好友,或是一家人,只要有一口锅,一些简单的食材,就能享受这无与伦比的美味。与火锅的味道相比,我更喜欢的是吃火锅的感觉。炉火的温度、蒸腾的热气以及翻滚的汤底,简直是冬日里最大的温暖。

    将肉片放入油碟中的那一刻,还未入口,香气已沁人心脾。这种美味,可以穿透味蕾,直达灵魂,那一刻的满足简直无法形容。

    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每当吃火锅时,记住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对往事的点点回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火锅中的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d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