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着读着,也许就懂了

读着读着,也许就懂了

作者: 伊人微语 | 来源:发表于2024-06-07 21:56 被阅读0次

      读保罗·弗雷勒的《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从一开篇就感觉有点读不懂,但是慢慢啃,慢慢嚼,似乎有一点点能明白作者的意思了,又或者,作者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就是我所理解的意思,但是我读出了自己的理解。

      阅读,大概常会产生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是读来感觉文字浅显易懂,当然这个浅显易懂也跟阅读者的理解能力、阅读背景和见识有关系,凡是在这个射程之内的读来都会很轻松;二是读起来感觉有些吃力的,因为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和理解的层次,读起来免不了会有“文字眼前过,脑中不留痕”的感觉。生活中大部分人的阅读都属于第一种,因为这样的阅读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电子时代的阅读更是如此,很多人的阅读碎片化、快餐化,阅读的难度就更小了。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静心地阅读,慢慢地阅读,追求更高层次、不断进阶地阅读。

      惭愧的是,我的大部分阅读都是第一种层次的阅读,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感觉。为了避免自己越来越愚笨,我有时候也会尝试读一些难读的、需要慢慢理解与消化的书,弗雷勒的这本书就是这样。这本书是在张文质老师的著作《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中读到的,张老师引用的很多句子都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于是产生了要细读的想法,可是谁知道一开篇就发现有些读不懂。

      但是,我记得张文质老师在《哈扎拉尔的微笑》一书中曾经谈到了如果读书的时候遇到读不懂的情况,一个方法是让它搁置一段时间再读,另一个方法是反复多读几遍,读着读着没准儿就懂了。

      这两种方法我都试过,确实是有效的。但是今天,这本书我不想把它搁置了,想要读下去,所以我就采取了反复阅读的方法,读不懂就再读一遍,还不懂又继续回过来读,反反复复地读,有一些句子用这样的方式还真的有那么一点懂了。但是还有一些句子,我用的是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代入法,用自己身边的、自己熟知的人、事物或现象代入到句子里提到的人、事或现象中去,感觉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似乎就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了,也许我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透彻,但是我用自己的方式,结合自己的认知,能够从中懂得或领悟到一些观点,我想这样的阅读虽然是慢的,不一定愉悦的,但是它是有质量的,是如同喝酒一样有后劲的。

        这样慢慢地读了一两篇后,我发现我似乎能够读得稍微快一点了,需要反反复复读的句子少了一些了。读书就要这样,一直读,反复读,读着读着或许就懂了。

相关文章

  • 读着读着就哭了

  • 晨杉读书路| 且读着呗,说不定读着读着就懂了

    遇见一本书的机率,就跟遇见一个人的缘分一样。偶然间的促成就觉得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也正因为是偶然,而其实你不久前刚好...

  • 读着读着就厌学了

    孩子初三的时候,梅姐的心情一直都不好。因为孩子的班主任说,这孩子到时候可能考不上高中了,因为孩子每天都是心不在焉的...

  • 读着读着

    去年暑假在爱奇艺看了一个月的外国儿童电影(有一篇文章专门说过这事),紧接着又买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来看。至今还有好几本...

  • 读着读着,我就长高了

    今天是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的第二天,虽然“作业”的硬性任务取消了,但我还是要为自己而写,为写作自觉而写。这似乎成了每...

  • 201209读着读着写了

    文/嘻嘻君日记 xixixt 基于想要完成打卡任务的需求,最近这两个月的阅读量快速提升,很多句子当时读起来挺有感觉...

  • 读着读着就想哭

    1.成长最遗憾的部分在于,我们总在最无知的年华里遇到最好的人,却不自知。 2.一生,我们会喜欢上很多人。但是,恰好...

  • 读着读着长大了

    转眼间,宝贝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个年头有余,而陪伴宝贝读书的日子也已经过去了三十个月有余了,前几天看到朋友圈...

  • 用诗歌做文案,读着读着就醉了!

    有人说:每一个文案都揣着诗人的情怀;也有人说:每一个诗人都是文案高手。虽然事实并非全都如此,但依然道出了诗歌和文案...

  • 读着读着,就诞生了好多小诗人

    这个春天,有一群孩子每天跟着桃子老师朗读着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读着读着就诞生了好多的小诗人。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着读着,也许就懂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fv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