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白朴曾写过一首《沉醉东风·渔夫》: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清代朱彝尊仿作了一首《沉醉东风·香茅屋青枫树底》:
香茅屋青枫树底,小蓬门红板桥西。
虽无蔗芋田,也有桑麻地。
野蔷薇结个笆篱。
更添种山茶绿萼梅,这便是先生锦里。
这两首双调,我都很喜欢。
“黄芦”、“白蘋”、“绿柳”、“红蓼”、“白鹭沙鸥”、“香茅屋”、“青枫”、“红板桥”、“野蔷薇”、“绿萼梅”,寥寥数笔便展现了一幅无图的画,清丽雅致、翩然脱俗。
正好去年秋天,我的阳台上,各种植物正争奇斗艳、姹紫嫣红,遂东施效颦,仿作一首《沉醉东风·阳台》:
紫罗兰酢浆粉草,蓝雪花白梅傲娇。
虽囿方寸地,略知秋意早,
美人蕉绿意丰饶。
新添木香雪柳俏,心悠悠锦里蓬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