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宛与洛为大家分享两种学习乐器的方式,供大家参考与选择。
一种是“静态学习”,一种是“动态学习”。
首先解释一下其名称的含义。
“静态学习”是先学习方法论背后的逻辑,让自己先知道这一逻辑,先把头脑“充实”起来。
然后这些知识与逻辑,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行实践练习。
“动态学习”则是在看得、听得差不多了,直接上手进行模仿练习。
那么,学琴者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呢?宛与洛在这里给出两点建议。
一、对于那些较难入门的乐器,较难理解的作品与技巧,应先进行“静态学习”,而后再“动态学习”
先“静”后“动”,先理论后实践,是最常见的乐器学习步骤。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应试教育,都是先听讲,再做作业,最后完成考试,掌握住知识点。
所以当我们开始学习一门乐器时,自然也会习惯先进行“静态学习”,而后投入到“动态学习”中来。
这种学习的顺序,非常适合那些演奏难度较大、不容易入门的乐器,以及那些不容易理解的作品与演奏技巧。
因为这些内容,与学琴者的现有水平之间,是“断层”的关系,也就是“距离”太远,目前的能力“够”不着。
所以需要先给自己“补充”一些新知识,然后再通过实践与练习,使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演奏技术,这样才算是“够”着了。
二、较好入门的乐器,以及不算难理解的作品、技巧,或者说学琴者本身已具有一定的演奏水平,这时可以直接进行“动态学习”
对于这类内容,其实无需懂得那么多的知识与方法论,只需基本了解清楚后,便可以直接上手练习。
“动态学习”其实是要求自己,直接进行“刻意练习”。
虽然在刚开始练习时,学琴者并没有摸清“套路”,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练习计划,但这些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将要学习与练习的内容,其实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内容,尽管学琴者本人并没有察觉到。
感觉较好入门,感觉作品较容易理解,说明目前自己的知识储备,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可以“够”着这些的。
同时,学琴者也有着很清晰的练习目标,就是学会乐器,练好乐器,练好作品。
所以只要有着可“聚焦”的目标,便可以在练习中产生“刻意练习”,而后便可以直接学会、练会这些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