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

作者: loono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07:35 被阅读44次

    《乡土中国》是一本有名的小册子,费孝通算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先驱人物了。我之前没有看过几本社会学的书,但是这本册子是有课堂讲稿整理的,面向的也不仅仅是学术圈,所以书中的一些概念我还是试图去理解。

    文字下乡

    作者对于中国农村的文盲现象有辩解。中国农村稳定的千篇一律的生活,降低了人们对于文字的需求。千百年的恒定生活总结出了一套足以应付大小事务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通过周围人的言传身教自然习得。同时,缺乏现代传媒方式的农村,信息传递仅通过口头的语言。当学习语言不是必要的,”文盲”也会是正常现象。

    差序格局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 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样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这是由推己及人演变过来的。古代中国是无所谓公德的,人们是通过私德来约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潜藏着一种先后顺序。人际交往的概念也同样是缩放的,人们的对己对人标准在不同的圈子中收放自如。

    礼治

    相较于通常所说的人治社会,中国社会更应该叫作礼治社会。古代中国当然不会有现代民主,不是法治社会,但是也不是完全的暴力独裁的社会。礼治教化,是一种维系社会稳定的补充权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类似的教诲像一种宗教理念,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的思维观念。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生活安定,村庄之间的往来也被最小化。当人与人发生不可调和的争端,往往不会求诸法律,而由村中的有威望的长辈评理。而这种评理是基于礼仪的,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参考差序格局)。这不是长辈们做主的人治,也不是依据法律条文的法治,而是人们共同塑造的思维观念在左右是非与处罚。这不是民主,也不是独裁。

    文章中描述的一些事例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还是有部分的留存。譬如,在我国的一些乡村地区,依然是用人情(道理),而不是法律来辨别是非。被全社会关注的案件的判罚常常由舆论左右。 民众对于契约的尊重与执行也令人堪忧。乡土社会在旧有的社会规范下运行了上千年,却在一百年前被强行从外部打破。接着就是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稳定已经是过去时,代之以层出不穷的社会改造。当下中国社会的人,是从乡土中来的,又夹杂了各种纷乱的社会思想。

    现代中国的思想是不稳定的,钻营和无序是时代的主旋律。可能会有人怀念过去乡土生活的稳定局面,但是社会是前进的变化的。可能在如今的中国,只有到一些西南丛山峻岭的少数民族地区才有所谓原始的生活吧(那种生活也不是书中描述的乡土生活)。我们能不能假设有一个类似桃花源的地方存在呢?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这样的封闭的微型社会在热烈的现代中国恐怕也很难维持。一旦有外界讯息的传入,这样的社会恐怕也会瞬间土崩瓦解。

    再说回书本身。此书是中国社会学启蒙时代的作品,当时的费孝通作为一位青年学者,敢想敢言,为已消逝在历史尘埃中的乡土社会留下了珍贵片段,是值得一读的书。至于书中提出的理论与解释,我不禁有疑问,对于这些抽象的藏于事实表面后的理论,如何衡量其正确性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iz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