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还是计划经济,农村各业并不发达,粮食产量不高,价格很低,一年到头白忙活,收入少的可怜。一大家连年累月的干,力没少出,汗没少流,可日子就是寡寡淡淡,清清爽爽,不见起色。爷爷奶奶盼望的大孙子,也没有给家里带来转机,却随着人口的增多,日子更加拮据。兰子的姐姐出嫁了,住在邻村,过着一样清贫的日子。姐姐很少回家,怕是帮不上忙又使父母看着心酸,尽管是几里地的路程,平时也很少回来。父母没事的时候,想起姐姐总是唉声叹气。妈妈唠叨无数次,埋怨她二舅当时没给姐姐找个好人家,嫁出去还过着穷日子。
北方的冬季来的早,十月份已是天寒地冻。兰子的学校离家里五六里的路程,每天都是顶着刺骨的寒风,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兰子虽然聪明,可对学习却不感兴趣,看着书本就发呆,一做数学题就头疼,成绩总是排在后几名。眼看着初中快毕业了,考高中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刚开学不久,一个要好的女同学不念了,听说去南方打工了。兰子心里盘算着,还有一个学期就初中毕业了,这成绩考高中是没有希望了,还不如早点不念,也省的下学期大冷天来回跑遭这份罪。
小小的兰子,表面看着挺老实的,却天生一个倔强的性格,别看平时不言不语,主意可正了。一旦决定的事,那真是十头牛拉不回来,谁也阻挡不了。小时候和妈妈去舅舅家串门,因为挣玩具,和表哥表姐吵了架,说啥不在舅舅家住,不顾妈妈的劝说,天黑前,三里多路一口气跑了回去。
转眼之间,寒假到了,心里早打算不念的兰子,悄悄把学校里的书本和坐垫都收拾起来,还没等老师来公布期中考试成绩和发放寒假作业,也没和同学讲,便悄悄提前离开了学校。
骑上车子,头也不回,如释重负般飞快的往家里赶。
天灰蒙蒙的,凛冽的西北风呼呼的刮着,地上的积雪被来往的车辆碾压的既硬又光滑,自行车在路上直打滑。兰子顾不上天冷路滑,沿着路边,使劲的蹬着车。每天近半小时的时间,今天二十分钟就到了。
还没到每天放学的时间,兰子就回来了,妈妈一个人在家做着针线活,见兰子回来,问了句,“兰子,今个咋放学这么早啊?”兰子急忙回自己的屋里,把东西放好。“放假了!”大声回答了一声,便倒头躺在了炕上。晚饭时妈妈叫了几次,也没吭声,还是躺着。妈妈觉得可能是孩子学习累了,好不容易放假,就让她睡去吧。
兰子躺着却翻来覆去,几乎一夜无眠。必定还是个孩子,这么大的决定怎么和父母交代啊。况且早想到了爸爸会不高兴,也许会挨骂一顿。一家子都盼着孩子能好好读书,将来有个出路,这不念书了,前途就没了。看到姐姐一家那苦日子,兰子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不知是个啥滋味。
第二天早上,太阳升的老高,有意避开爸爸,兰子才起来。果然,爸爸出去干活了。妈妈把饭菜放锅里热好,等着兰子。兰子小心翼翼的来到厨房,胡乱的吃了几口饭菜,便开始洗盘子碗,收拾厨房。这个细小的举动,可是瞒不过妈妈的眼睛。以往吃完饭,筷子一扔就走人,今天这是反常了。收拾完,刚要回房间,妈妈便叫住了:“兰子!过来,怎么了?”兰子轻手轻脚的来到妈妈身边,小声地说:“妈,我不念了。下学期上完也考不上高中,还不如不去了”。妈妈猜出了八九,看着兰子叹了口气,慢慢的说:“不念咋整啊,你能干啥啊,将来不得像你姐姐啊!你爸知道能让吗?”。“老大不小了,自己也不为将来打算打算”。妈妈唠叨着,这关总算过去了。
晚上,兰子开始帮着妈妈做饭,洗衣服。饭后,一家人坐在炕上,弟弟拿着玩具枪耍着。妈妈开始说话了:“他爸,兰子下学期不想念了”。话音未落,爸爸的急性子就喊上了“不念干啥啊,没出息的玩意,不行!还得念!吓得兰子不敢辩解。
在爸爸心里,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息,才能走出庄稼地。大女儿也就吃了没文化的苦,只好在庄稼院里呆一辈子了。他就是再苦再累,说什么也不能让兰子和弟弟窝在农村了。兰子一看爸爸不高兴,便不敢吱声,在妈妈身后的炕上趴着。
爸爸气话说了一大堆,开始抽烟。妈妈才帮着解释:生气有啥用,还有一个学期就考高中了,这学校一年也就考不出去三两个,剩下的还不都是得回来。邻居老张家的女儿前年没考上了,现在学成衣做服装,听说在县里挺好的。兰子心灵,也不差这个学期了,不念不念吧,将来也学个手艺。死冷寒天的上学还得跑那么远,遭那个罪。爸爸叹了一口气,深深的吸了一口烟。“不念拉倒,省钱供儿子考大学!”便不说话了。兰子这学就这样退了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