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大理古城求学记(上)

大理古城求学记(上)

作者: 未名师姐 | 来源:发表于2017-07-14 17:05 被阅读0次

    文/未名师姐

    我的高中母校是云南省大理一中,虽已毕业十多年,但是母校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木仍记忆如新。毕业几年后,学校大翻修,当年用过的宿舍和教室都被拆毁,母校只能梦中寻矣!

    01 忆母校

    大理一中位于大理市大理古城内。大理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可惜城墙和角楼均已残缺不全。

    大理四季如春,以“风花雪月”著称,即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冬天多风,夏天多雨。古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城内由南到北,复兴路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从苍山俯瞰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家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犬牙交错,外国友人慕名而来。

    古城面积不大,人口不多,没有大商场,没有电影院,生活宁静而悠闲,最适合读书。记不清是哪一年,古城大改造,复兴路街道两侧辟了溪渠,沿渠栽满垂柳,渠底铺鹅卵石。溪水从古城西边的城墙脚下涌出,顺东而下,绕城而行,汇入洱海,极具意趣。街道两旁,青砖白墙的白族民居古香古色,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

    大理一中创办于1911年(辛亥年),是云南省重点中学。校园内有州、市两级重点保护的古建筑——西云书院旧址,还有“种松碑”、“西云书院碑”、“御碑”等著名碑刻。

    学校坐西朝东,面朝洱海,东门是正门。正门对面耸立一堵白墙,上书“苍洱毓秀”四字。主体建筑为三进式四合院,外院套内院。前院是教学楼,中院为办公楼,后院是操场和图书馆、宿舍。

    “西云书院碑”位于前院,形似照壁,正对着学校大门。碑体高耸于一米多高的四方形台子上,与一株百年老桂相生相伴。前院东、南、北三面竖立着三栋两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楼,栏杆由大理石打磨而成,白族人称之为“美人靠”。北侧是一个独立的白族风格小四合院,也是学校的办公楼。前院、中院合为内院。小四合院北侧是食堂,南侧是小公园,有凉亭、假山和池塘。后院操场、女生宿舍和图书馆、男生宿舍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图书馆内有西云书院旧址。后院及小公园、食堂等构成外院。

    02  感师恩

    大理一中每年从大理白族自治州所辖11个县招收一批尖子生,组成州招班。其余学生都来自大理市,是市招班。州招班2个班,市招班5个班,每个班平均60多个学生。我来自与大理市相邻的祥云县。

    我是2001年9月入学的,父亲送我到校。学校离家大约100公里,交通极为不便。需换三次车,从家里出门搭乘小三轮到下庄镇,在镇子上乘城乡客运专线至祥云县城,然后乘长途巴士到达下关市(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最后乘公交车到达大理古城。所花时间约3小时,费用约30元。由于交通不便,学生大多住校,一学期回家一次。

    高一的宿舍安排在一楼,升一年级上一层楼。我的宿舍紧挨着大门口和厕所,每晚熄灯之后,学生纷纷到门外的水池洗漱,异常嘈杂。一楼采光很差,潮湿阴暗,偶尔能看到蟑螂慢悠悠地爬过宿舍里唯一的小桌子。每间宿舍8个人,4张上下床,每个人有一个小柜子。

    大理市是白族聚居区,白族人讲白族话,汉族听不懂。其他各县汉族、回族、彝族、傈僳族杂局。汉族一般讲汉话,但各县口音差异较大。祥云人说话嗓门大,叽里呱啦的,说话像喊话。我刚入校时比较内向,羞于开口,担心被人嘲笑口音。

    高中的授课老师大多还有印象。语文、英语、物理、政治、数学、化学老师都是白族,前三位老师姓段,后三位老师姓李。段和李都是白族大姓。历史老师也是白族,姓郜。地理和生物老师记不清姓氏了。

    语文老师上课爱讲“废话“。一堂课40分钟,至少有30分钟在讲她昨晚看的电视剧,以及一边看电视一边改卷子的“非凡能力”。大家都不爱听,但是老师不允许同学们看其他书。最后10分钟匆匆开始讲课文,结果每节课都拖堂。有一次拖到下节课的老师在门口等着进教室上课了,才意犹未尽地离开讲台。这位老师说话比较刻薄,十分不受学生待见。对这位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小事:一是高一的时候,组织全班同学来了一次骑行,从大理古城出发,沿着大丽公路骑车到喜洲镇。清早出发,傍晚返回。二是在多媒体教室给同学们放电视剧《红楼梦》片段,看到黛玉唱《葬花词》那一段,女生哭得泪眼朦胧。

    英语老师身材苗条,发音比较准,还曾请她的外国朋友来给我们上过一堂英语课。是一对退休的以色列夫妻。同学们都很期待。可惜这两位外国友人的授课内容是教发音和单词,大家都很失望。似乎被当成小孩子对待了!

    历史和物理老师是两位50多岁的男老师。历史老师说话温温吞吞,上课爱念课本。历史课成为大多数人的“睡课”。物理老师习惯用方言讲课。我一直感觉别扭。有些调皮的男生以故意模仿老师上课的语调来取乐。

    政治、数学和化学老师都是40多岁的大叔。政治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这位老师戴一幅厚瓶底眼镜,一口黄板牙,个子不高,面容严肃。学生自习的时候,时常背着手,踱着步子在教室内外来回晃悠,就好像在巡视自己的领地。数学老师常年烟不离口,满面油光,个子不高,体型微胖,上课时不苟言笑。化学老师讲课嗓门大,容易激动。讲到兴奋点,时常唾沫横飞,坐第一排的同学不时经受口水“洗礼”。透过厚厚的镜片,能看到他双眼大睁,眼球突出,紧紧盯着讲台下的学生。仿佛要透过镜片,透视学生的大脑,看看大家有没有理解他讲的内容。

    地理老师是位刚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当时似乎还没有结婚。生物老师是位中年女性,长得白白胖胖。似乎缺乏耐心,同学们都不敢找她请教问题。

    云南省教育水平落后于发达省份,相应地,升学压力也比高考大省小得多。整个高中生涯,就算是最紧张的时候,我也一直保持着规律的作息。上午7点起床,7:30早读,8:10开始上课。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一节课40分钟。晚自习似乎是2个半小时。晚上10:30熄灯睡觉。高三时上学期每月一次模拟考,下学期每两周一次模拟考,每次模考占用一个周六。

    大理一中是省重点,但整体实力与昆明的一些重点中学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与全国知名的“高考工厂”,如毛坦厂中学、黄冈中学,就更没有可比性了。上大学后,听一些来自河南、山东的同学谈起高中生活,得知他们备战高考时每天上午5点多上早自习,每个月休息半天,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一个班100多人,教室里只有风扇,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冻得直哆嗦。这种生活实在超乎我的想象。

    国内普遍流行重理轻文的观念,高二文理分班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理科,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文科。后来明白选择理科考大学可选择的专业比较多。当时我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规划,一开始计划随大流选择理科,后来在班主任的劝说下选择了文科。一届7个班,5个是理科班,只有2个文科班。

    我成绩较好,是老师的重点“盯梢”对象。平均两个周就要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谈话。我们的教室在二楼,班主任的办公室在楼梯口,每次下楼都必须从老师眼皮底下经过。除了吃饭上厕所,大家几乎不下楼。

    对被老师重点关照的生活,总体感觉是痛并快乐着。我父母都是农民,不懂什么叫教育。他们一直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教育是老师的责任。我从13岁上初一开始住校,习惯了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虽说老师是好意,但其实不太喜欢对我干涉太多。或许有些不识好歹吧!(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理古城求学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ko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