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工作后都非常努力,兢兢业业,早出晚归,还不忘闲暇周末报个培训班,甚至脱产回炉再造念MBA。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早日升职加薪,月入十万,买上学区房,甚至财务自由。然而残酷的事实是,这些方式,很难让你达成月入十万的目标,更不用说财务自由。
人群中能实现财务自由这一目标的人,是绝对的少数。对比一下这些人和普通大众,你认为两个群体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读完本文,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会有深刻的理解。
1、劳动创造价值
所有打工者创造的价值都远远超过其获得的收入。
假如你是一个房产销售员,你每个月为公司创造的业绩可能是几千万,但你的工资只有几万块,或者好的话会有十几万的提成。
你是一个产品经理,你主导的一款App为公司带来了千万级的投资,然而,你可能只拿到了不过三十万的年薪。
你是咨询顾问,没日没夜加班,做了一单三个月的项目,公司收取了客户300万的咨询费用,而你们所有项目成员,加起来不过拿到了30万的工资。
劳动创造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劳动并不能很好地参与价值的分配。
2、收入分配的优先次序
收入分配的要素按照优先级排序是:风险>资本>劳动。
资本和劳动是典型的生产要素。风险严格上算不上生产要素,它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伴随变量。然而这一变量足够重要,所以我把它和资本劳动并列。
对于单纯的打工者而言,往往其投入的要素是优先级最低的劳动,所以其在价值(收入)分配当中,处于分配链的末端。
现代金融学里一个核心理念是,资本资产的定价绕不开风险这一要素,或者说资产的定价,就是对风险的定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之一的CAPM模型就是讲述资本资产的定价,取决于它同整体市场的联动性(风险大小,行业里叫beta)。
尽管CAPM模型存在诸多不足,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现代金融学术和实务的基石,也不妨碍我们藉此来理解风险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在金融市场里,剔除了风险,就没有了交易,也就没有了资产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在投资行业,绝对收益最高的是成功的天使投资。极端如MIH对腾讯的投资,3200万美元变为现在近600亿美金,回报2000倍,这一成绩全球投资界至今无人能及。这是对风险是价值分配的第一优先要素的最好例证。
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获得高回报的。同样地,成功的创业者后续获得的一系列财富,也属于利用其承担的风险,参与对价值的分配。
第二个要素是资本。
资本这一要素和风险往往是联接在一起的,但有时也可以是分离的。例如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套利的资本,利用权力寻租套利的资本,或者在预期收益大概率确定时投入的资本,如在Pre-IPO进入的资金。
以上的几类资本,承担的风险就相对较低。而很多早期的创业者,则几乎不会凭借资本参与后续创业成功的分配,典型如互联网科技行业。MIH投资腾讯的案例,则属于资本和风险相结合的情况,为多。
最后才是劳动。
因为劳动的提供者,并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也不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无论公司经营情况如何,劳动者总会获得规定的报酬。所以劳动者获得的收入,顺理成章会远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
3、风险与价值的对冲
事实上,通过第二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下面这个结论:
打工者创造的价值,通过让渡风险,大部分转移给了老板(股东)。
企业价值的大部分是员工创造的,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没有哪个公司可以仅凭老板就能实现营业收入和增长。但只有老板承担了公司经营的风险,员工没有,职业经理人也没有。
员工通过让渡自己创造价值的大部分给老板,同时也让渡企业经营的风险,这可以看着员工放弃大部分的收入分配的索取权,来对冲可能承担的经营风险,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公平的交易。
市场对风险的定价,以及由此形成的承担风险作为首要优先要素参与产出的分配,大概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是某个人发明了这个规则,这个人足够拿一百次诺贝尔奖。
对风险的承担其实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之所在,在产出前面,以承担风险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报酬分配,也是整个经济和商业体系运转最公平的保障机制。
对于很多人口中的二代,如果你把他们的家族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实就很容易理解。另外一人说的贪腐官员的权力寻租,则承担了落马和政治生涯终结的风险。这些人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公平”的。
4 、低风险与一般人
一般人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
你不会买彩票中500万,你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你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有30%的人会离婚,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你也不会娶到范冰冰,或者嫁给王思聪,王健林或者马云也不会哪天碰巧想起来和你谈个生意。
一般人往往在生活和事业当中,都属于典型的风险厌恶者。他们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生活和尝试新鲜事物,害怕尝试之后的失败。
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低风险的稳当道路,所以大部分人也处于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环境,而竞争会抹平各种溢价。这些溢价包括了学历的,长相的,时间投入上的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无数名校生也只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长得好看的人,除了在学校里可以享受到长相带来的优越感,毕业后也多数会迅速归于尘土。而以时间投入计量的努力程度,从来都是最容易被超越的。
一般人的另一层含义是,竞争让你只能过上平均的生活。
开篇我提到的加班、报培训班、念MBA等,以上这些努力,是没有门槛,或者说门槛是不高的。它们的结果也是相对确定的,不存在太多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即没有多少风险。
有太多的人冲进来和你做同样的努力,结果就是,你努力的回报只能是一个平均的水平,这是竞争的均衡。这就好比,如果市场只有你一家卖菜的,你可以卖100块一斤,但是如果有100家卖菜的,你只能卖2块钱一斤。
尽管低风险和竞争会抹平各种溢价,会让你的回报趋于平均水平,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你就不要加班,不要充电了呢?当然不是,你需要更加努力,否则,等待你的结果,就是平均水平之下。
要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远超平均水平的人,数量稀少,但掌握的价值巨大。所以只要极少数人,就能把平均水平拔高。
也因为此,你需要十分努力,才能保证自己过上一个平均的生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大部分一辈子的努力,也就是为了过上平均水平的生活。
5、从观念到行动
前面几部分的逻辑自然延伸,就是要获得高收入,就需要跳出一般人的思维,从而跳出竞争的红海。一般人的思维里,最重要的是放弃自己创造的价值,来对冲风险,从而实现稳定的生活。
认识到价值分配的优先次序,以及不同人群的获利逻辑,是实现迭代升级的第一步。只有思维做好准备,并从心底说服自己接受这些思维,才可能踏出行动的脚步。
所谓的行动,就是要提高自己的风险偏好,开始尝试做一些冒险的尝试。这种尝试必须建立在两个重要基础之上:
一是具备风险的思维,亦即上文所述。
人们不发自内心相信的事情不会去做,有时口头上我们知道有些东西很好,但不会去做,是因为发自内心你并不会这么觉得。比如读书和睡觉,发自内心地你肯定觉得睡觉更舒服,所以才会把书扔到一旁。
嘴上说什么不重要,身体往往最诚实。认知和行为,比想象中的要一致。
二是具备风险对冲的能力,也就是控制风险和承担冒险后果的能力。
冒险不等于冒失,更不等于莽撞。它实际上是一整套关于风险的评估、规避和承担等行为的系统。当然,当中也包括追求概率正确,承担概率损失的勇气和决心。
提到风险,人们情不自禁地就会想到创业,或者投资高风险金融资产,如股票、期货、外汇等。无论哪种型模式,我认为它们都是基于风险视角下对未来的投资,或者叫投机。
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在于,投资胜率相对更大,但回报期会更长,通常运用复利的力量实现财富的增长。而投机则反过来,以牺牲一定的胜率,来实现回报期的缩短。
如果你现在有一块钱,投资一年的回报率是r,那么n年后,这一块钱的价值会变为(1+r)^n。这其实是一个重要大不会被多数人重视的基本增值模型。投资的重点在于n的力量,而投机则是利用r。
举两个具体的例子。
一个是我的一位朋友。
普通三本院校毕业,毕业后也没工作,直接办起了中小学的课外培训班。现在三十多岁,公司年入数亿,已经在新三板上市。他的公司有不少北清复交毕业的高材生。
财富的分配,不是按照学历,按照知识经验,甚至不是按照“能力”来的,而是按照承担的风险来的,如我上述讲过的那样。当然,承担风险也算是一种能力。
另一个是我自己。
我的情况很多老用户都清楚,创业前两年现金流一直是负的。直到今年,迎来了事业发展上一个小小的拐点,抹平了前些年的全部损失,并且显著地摆脱创业者财务窘迫的状况。更重要的是,未来会更好。详细的情况,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6、写在最后
不管你对风险是什么样的态度,都要明白前面提到的一个事实:
如果你永远只在一般人努力的范畴里努力,那么你努力的结果一定会被竞争拉平到平均水平,你永远也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自由都难解决。(有多少人能不靠父母不靠贷款自己买房呢?)
只有你跳出这片“努力”的红海,开辟一个只有少数人涉足的蓝海,才可能真正取得大部分人都无法获取的回报。这种回报,是对你承担风险的溢价补偿。
如果你贪图安逸,生性保守,那你最好趁早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们最大的痛苦,往往来源于知道得太多,而做到得太少。
知道一万个财务自由的方法,但脚底板一直没有迈出过让自己舒服的一亩三分地,还为此十分焦虑。这叫什么?这叫自欺欺人,或者又叫咎由自取。
要么你知道得少一点,像个傻子一样乐呵过一辈子,这也是非常幸福的。
要么你知道了很多,就去尽最大可能把它们做到,像个疯子一样去行动,去把知道的想要的变成现实。
千万不要做夹在中间的矫情犯,他们的无病呻吟,没人理会。
PS:不要留言问我,为毛我承担了风险还是亏得一塌糊涂,那么多人创业都死了......提这些问题之前,希望你能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这三个基本数学概念。
(文 秦小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