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未曾有,心净踊跃———佛经
翻开书本文字的第一页,第一句,便心动了……
很少看这类书籍,也不是柔情智慧的女子,往往女性天生就带来的“本领”,却需要“花力气”,才会懂得;平时一般会偏看工具类,专业类、经典类书籍,自己不知道这类书应该归为哪一类,后一想,哪一类很重要吗?能享受,能成长,能喜悦不就很好了吗!
此书采访四位人物,闲情雅致私房菜的老板,回归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摄影师,寺庙里爱画唐卡的小僧人,80多岁依旧弹古琴的老人,通过与她们生活融入,场景描述里有故乡,童年,往事,信仰,人类,社会,价值观,当然也还有油盐酱醋,一切在温润质朴的交谈中,渐渐到来各自的人生领悟……作者把它记录下来,表达传递,留给读书人各自主观的评价和判断,丝毫没有将【自我】带进去,留下了一种美的意境和个人的思考……
而这本书对于本人来讲,第一句不是人生道理,到是以后多吃当季的菜,注重食材,再也不想吃反季节的菜,再也不要五花八门的佐料,原汁原味,还原菜品本身,简单就好……
然后再写作上面,可以看到作者较强的文字功底,对生活意境的描述,文词总是那么美。在此羞愧,举倒如我看见她人抚琴,最多描述“你看她的气质,韵味,感觉,让人心动”,文词也只能表达到这个份上,再看作者描述:“每每一弹琴,气场就有微妙的变化,姿态,神情,手势都有了岁月的浸润。所谓的声意雅正,用指分明,舍取无迹,大抵如此……”对于这句话,我能做的也就是背下来,解禁后与古筝老师上课时,用来表达形容她,我想老师一定会很开心吧!再想想,人所学应用能让自己与她人开心,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
当然,小伙伴们也许更期待的是讲这本书里面所感悟的道理和精华(如果是专业或工具可以去讲,如果是人生的道理,就留给各自成长的自己吧)所以,仍是那句,每个人在年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时,看同一本书理解的和折射回自己内心的都会不一样。所以,如若有闲,自己来看吧。
最后,书比人简单,它从不要求回报,只需要你轻轻抚摸它,打开它,它就会给你一个五光十色的纯美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89699/6bd200a1f79ccf2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