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话剧观后感

作者: 鸡冠花 | 来源:发表于2024-10-02 23:13 被阅读0次

    北京法源寺是离我家最近的寺庙建筑,在北京宣武区闹中取静,夏天是清幽的古刹。谭嗣同,康有为是我近几年没有涉猎的历史学科里的人物。《北京法源寺》的话剧站在唯心史观的上帝视角,娓娓道来戊戌变法前后的故事。这是一次大胆又悲壮的伟大尝试,因为从商鞅变法开始,古今中外成功的变法只能借鉴不能抄袭,仿佛一台巨大的交换机,输入新政,用当时的社会情况,旧党权力的空隙,列强,军阀,还有一点天意,输出变法的成果,像日本,英国,俄国最后的成功,像中国这样的失败。人是变法的主导者,也是失败的承担者,“戊戌六君子”的出生时间,地点各不相同,但全部在1898年9月28日就义。有人说在菜市口附近建立湖广会馆是因为当年砍头杀人太过血腥,所以让天南海北的人都来这里走动,带走一些阴气。

    我总觉得知识分子天真,大胆,学习能力强。魏源的《海国图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他们希望通过获得实权领导变法改变国家,但大部分人也没有跳出读书人出仕做官的思想局限。他们和晚清一部分官员有着极小部分的同样追求,是挽救大清,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继续维持统治,让人民重新温良恭俭。可惜他们熟读八股,却不通晓中国几千年积累形成的人情社会,国家机器在君主专治中央集权已达到顶峰的前提下不会倒行逆施,网开一面。腐朽但等级森严的机制可以运行几百年如一日的不会出错出乱,可以改良,改革,但如果大变,天下大乱。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这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官场年轻人,在对抗数千年的封建体制浸染下的专职官僚。谭嗣同说中国的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人,所以他愿意来做第一个牺牲的人。谭嗣同就义时年仅33岁,话剧里他年轻时在法源寺讲道,去世后棺椁也停靠在这里。戊戌六君子其他五人有的安葬老家,有的爱人一起殉道。他们的变法,为后世中国的现代化和思想解放,推动农耕文明转换到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实业经济做出了贡献。

    话剧的开始是1921年,普净方丈和小和尚说,去给老方丈和义士上一炷香。1921年是民国十年,距离清朝灭亡过去了9年,新政中的君主立宪没有实现,但清王朝用退位诏书的方式作为妥协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自戊戌变法后,以慈禧为代表的晚清政府继续残喘了十几年。李鸿章,张之洞作为王朝末期的裱糊匠苦苦支撑,操控羸弱的巨人,试图抵御外族的干扰和侵略,他们也力挽狂澜,最终结果和戊戌变法一样失败。

    法源寺门前的贩夫走卒,引车贩浆,自古有之,光阴流转,谭嗣同想以一己之力唤醒的四万万同胞,多少人命丧后面三十多年的战争纷乱中,他们把头埋进土里,苦苦刨食,无暇顾及政局更迭。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控制工具,牢牢抓住了读书人的精神命脉,意识形态更是高高在上,吃饱饭人讨论的问题。任何变法,新政惠及百姓需要许多时间和条件,中国同胞值得被拯救,因为他们组成了中国。他们很难被救赎,因为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康乾盛世,只不过是普通人不再吃树皮,生存同样艰辛,因为艰辛艰苦,所以不会反动。天真是知识分子无法改变的底色,他们在学堂中,他们在新世界快速的发展中,他们研究技术,而非权斗,他们哀民生之多艰,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他们奋力拨开被黑暗笼罩的天空,用生命推动社会微小的进步。

    我如置身于百年前,一定是四万万分之一,现在也是出现消失没有任何波澜的芸芸众生。没有意外,我是最安全的,是任何政体,任何改革的被动承受者。我是有思想的,我看得懂善恶两级,看得懂推动社会发展的先驱者,也是殉道者。我不能以今天的结果否定从前失败的尝试,习大大说,不能以后三十年否定后前三十年,因此我对敢于撕破黑暗,不做沉默羔羊的勇士,致以敬意。

    法源寺离历史故事也很近,以后我可以常来这里坐坐,看看古树古寺,听听晨钟暮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法源寺话剧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ue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