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首发林烟阁)
《我是范雨素》的作者范雨素,来自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今年44岁,初中没有毕业,现在北京做育儿嫂。
《我是范雨素》在正午故事发表后,迅速刷得了100000+的阅读量,获得35878个赞。某些大咖就非常不高兴了,写了一篇《我是XXX》,极尽嘲讽之意。意思是现在的文学作品不讲文笔与章法,只要极尽表达自己是弱势群体博取同情,泪腺膨胀的读者就会需要你。他还说如今这些人文字上的审美,简直绝望到让人狂笑。
有个读者在大咖文章后面留言说,她喜欢《我是范雨素》的不是文笔和章法,是文章中所呈现的真善美。这个大咖回复:我的文章就是讽刺你这样的人,如果你感觉不到,我再说一遍“我在讽刺你”。
大咖张狂的言论我们见惯不惯,言论自由嘛,谁都可以高谈阔论,哗众取宠,把低俗当高尚。我只想好好谈谈《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
大家都知道,有一种文学体裁叫纪实文学。是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也叫报告小说。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
《我是范雨素》便是这种纪实文学作品。它以范雨素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反映当今社会的一些真实的生活面貌。内容涉及农村人的迂腐思想,北漂一族子女的上学难问题,拆迁上访的艰辛,富豪的两妻生活,中国农村妇女从自杀,到逃跑,到自力更生的现状等等。哪一样不是血淋淋的真实?这样有血有肉的内容怎么就不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我们常常讲要言之有物。范雨素这点已经做得淋漓尽致了。
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好的文笔。但怎样才是好的文笔呢?难道非要辞藻华丽,妙笔生花才叫好的文笔吗?通俗易懂,情感真挚不也是好的文笔吗?
最近盛行的歌唱比赛,大家都有耳闻吧?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技巧很好,但感情欠缺。或者过于执着技巧表现,反而不能引起共鸣。这就说明,好的作品,不是仅凭技巧就可以的,要能打动人。
你写一篇文章,不单单是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运用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等一大堆手法就证明你文笔好,文章好。最重要的还是别人能看懂,能打动别人,引得读者的共鸣。这才叫好文章!就像你唱歌,不是你会唱假声海豚音就厉害了。你要唱到听者听出画面感并为之动容才叫唱得好!
连岳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要写得别人云里雾里是懂非懂才叫文采斐然,是要写得别人看的明白,心有触动,才叫文章。范雨素做到了。
《我是范雨素》为什么火了?很简单,她言之有物,她能感动人。而不是大咖所嘲笑的她给自己粘贴弱势群体的标签。因为她是保姆,她要养育两个小孩,遭受老公家暴,被家乡驱逐,被泪腺膨胀的我们同情,她才火了。
如果博取同情就可以,谁都能火起来。读者不是傻瓜,读者不是泪腺膨胀。读者不是看到范雨素的弱而同情她。读者是感受到她所描写的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到她笔触轻盈,略带黑色幽默,喷薄而出的力量感。喜欢她。
而且,范雨素一点也不弱。
范雨素12岁的时候,就写下赤脚走天涯,然后不辞而别,南下看大世界;范雨素面对家暴,酗酒的男人,没有忍让默认,而是带着两个女儿毅然离开。回到家乡不被接纳,又毅然带着两个女儿独自去到京城讨生活。她哪一点弱了?
范雨素面对命运的坎坷,没有哭诉,没有抱怨,没有迷惘。一直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该怎么迎接命运的挑战,知道活着还要做点与吃饭无关的事情,满足自己的精神欲望。她一个初中生,从不间断的看书,学习,并用纸和笔写下了10万多字。
范雨素哪一点弱了?她怎么博取同情了?相反,她是靠实力征服了读者。她的坚韧,宽容,好学,不屈不挠的品质,她朴实无华,云淡风轻娓娓道来的文字让广大读者折服。
《我是范雨素》火了,火得理所当然。它符合纪实文学的要求。它言之有物,情感动人。它传播正能量。这一切让读者欣然接纳,心有触动,充满力量感。自然就火了。
最后,我们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也不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不用自作多情,也不要自以为是。喜欢或不喜欢,淡然处之,谁也不要装什么高大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