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火了,火的那么突然,甚至她自己都有些不知所措。
范雨素,图片来自网络我找出了她的那篇文章《我是范雨素》,看完后,头脑经历了好大一番的风暴:通篇没有任何情爱,简单的情节,平淡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成长,与家人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言语,没有大苦大悲,一篇现实到骨子里的文字,其中的描述却像是小锯齿一样啃食着读者的心,让你在这平淡的文字背后感受到一种咬着牙坚持着抗争的力量,相信也是因此触动了无数人的心,使其在短时间内成为百万+的网络热文,或许这样的效应,对一些微信大号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正是因为它的作者是范雨素,活的似乎让人觉得意外。
范雨素,是一位来自湖北的打工嫂,在北京郊县的地方居住,从她的文字描述来看,境况并不比诸多北漂的人好多少,甚至更差。然而在这个笔下写出“我不是写文章的人,我靠做苦力谋生”的人,一个将身躯低到尘埃里的人,却能够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尊重给予需要的人,让那些身处困境,时刻遭人白眼的人,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甚至连自己的女儿,也是那样的温暖可人。在一个冰冷的世界特立独行的人,灵魂却又是那样的温暖。
从文法修辞方面来讲,范雨素的文字,并没有多么的华丽,也没有任何文字工作者所具有的技巧,甚至从专业的角度评论讲,她的文字并没有多少亮点,而恰恰是没有亮点,没有多少技巧,没有多么华丽的文字,却火的那么莫名其妙,总需要一些理由。
不知道为什么,范雨素的出现,让我想起了《北京折叠》中的场景。当世界开始顽固的分成了几个层次,一个层次的人难以突破头顶的穹顶去到达上面一个层次,那么她就会终生在这样的层次中苟延残喘。在范雨素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来自底层的尚有思考能力的人们的呐喊。在当下的话语权被大多数所谓的知识分子霸屏的时候,这些来自乡间,来自底层的声音往往难以被听到,如此,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高下的呼喊声,这些声音反而变得"物以稀为贵"。也正是这样的“物依稀为贵”,很容易让人忽视这样一群人的存在,甚至最终忽视了他们的利益存在。
记得在几年前读《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时,朝堂之上,乾隆皇帝面对英国来使,神气的说出类似于此的话语:我天朝上国,物资丰盈,无需与尔等贸易。但想到茶叶瓷器等物资,是尔等必须之物,故施恩与尔等,设澳门为贸易地点。在双方会见的时候,还因为礼仪问题而生了嫌隙,最终英国使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意欲同给中国的贸易的念头没有实现。于是按照清王朝官方的安排,马嘎尔尼一行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到达南部沿海乘船西行。然而就是这样清政府特意安排来宣扬国威的机会,在马嘎尔尼和随行者眼中,却成为了一次深入了解外表光鲜,其精气神儿已经呈现在沿途的纤夫瘦弱的身躯上,也就是说,马嘎尔尼和随行者看到了腐朽不堪的王朝的真实面貌:百姓生活的状况,无法上达天听,在皇帝的身边围绕着一群谄媚之臣,让皇帝天天做着“十全老人”的美梦。于是在不到五十年后的鸦片战争时,指挥鸦片战争的副将就是当年马嘎尔尼的随行者之一,当时只有七八岁的小孩——斯当东。他从比较务实的角度去分析大清王朝的状况,知道如果英国和大清有一仗要打,那么大清必输无疑。毕竟英国在1840年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的发展,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和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国分庭抗礼。
看似两件毫不相关的事例,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范雨素的火恰恰说明了社会底层话语权的微弱,清王朝之所以被自己看不起的英国痛扁,是因为不知道所谓的庙堂与百姓的江湖之间隔了多少千山万水。范雨素的火,着实让很多人看到了比自己更为低微的奋斗者的奋力前进。她的文字里有“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的自我嘲讽,也有“我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来到了北京,我要看看大世界,那年我20岁”的曾经的理想抱负;更有“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满足和幸福,那就是小说看得太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浪漫主义想法。可以说,在当下的中国,还有更多的比范雨素生活不如的百姓仍旧在自我的世界中挣扎,但是他们的声音,没有人听到,因为没有听到,因而没有人关心,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却缺少关注的群体,他们太需要被听见。
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从进入21世纪后,也面临着争取话语权的问题。这里争取话语权,是参与国际事务的规则。中国是现存国际秩序的后来者,因而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比如在WTO中,在联合国中,因为在这些组织成立之时,中国仍旧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无力改变自我低下的地位,待到强大到足够对抗现存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时,却发现有太多的障碍无法突破。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哈斯认为现在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失序的世界,在这个失序的世界中,美国应该转向自身的发展,新一届美国政府的策略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战略收缩,但仍旧霸权外露。中国不得不实施曲线救国的方针,“一带一路”战略,成为新的国际秩序的创建者和践行者,也获得了沿线国家的赞同和支持,甚至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可以说,这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在国际上取得成果之一。
攀登但是反过来,再看国内问题和矛盾,同样是处在改革发展转型期,国内问题依然不可小视,贫富差距仍旧很大,中产阶级焦虑广泛存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大量存在等等问题不一而足。与国际上中国逐步获得相应的话语权不同,在国内,其不会向百姓自由的流动。如果不予一定的机会和支持,百姓的话则很难被听到,而一个多元世界,一个多元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多的来自民间的、来自底层的,像范雨素一样的声音出现,唯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看到更完整、更立体的社会图景,而不是平面的,二维的画面。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预祝朋友们五一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