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儒斋古韵》后 记
一转眼已退休十个年头了,渐渐地耳聋眼花,记忆力也在迅速衰减。这些年为了老伴疾病疗养,一直在跑跑颠颠,不管到哪,都是做饭吃饭。闲暇或因事有感而发,不知不觉地用平水韵写的作品又有了六七百首,从中挑选出稍稍有点意义的近五百首结个集子,以便自己收藏与诗友间交流,更有意留给子孙。
由于近几年诗词界新旧韵争论激烈,现在也算是和平共处了,倒是给人们创作留有了较大的自主空间。初学者大多从新韵入手,老诗人大多都一心一意地用平水韵写作,省市级以上的诗坛新声韵的用武之地也实在有限。本人虽说水平不高,毕竟有五十多年的写作经历,新旧声韵均尝试过,作品都不少。由于多次居所搬迁,早期作品均已遗失,非常怀憾。
文革十载,虽误学业,但有幸被推荐修习音乐。作为音乐教师,自然喜欢诗词,加之经常编排与创作文艺节目,基本上没有停过笔。即便后来改教数学课,写诗亦成为难以割舍之偏好。
由于自幼秉受家教,具有一定程度诗词兴趣与基础,背诵过《千家诗》、《笠翁对韵》,亦谙《诗韵合璧》为平水韵韵书。那个年代虽然不提倡青少年写近体诗,一大段时间又都成为“四旧”,自己还是偷偷地尝试着写了一些。后来提倡“新声韵”,多依《中华新韵》(十八韵)或《十三辙》来写格律诗。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刊物投稿被录用作品,均提倡新韵,旧韵也允许,并非主流,只要合乎一种即可,都不加标注。按理说应当是入门用新韵,深造依平水韵,相得益彰。
二十一世纪初这十几年,新声韵改革过于激进,真是风生水起,我也不知不觉地成了马前卒,用“十三辙”、“十八韵”、“十四韵”都写了不少作品,并且发表在国家级或省部级的期刊上。但最终还是喜欢使用平水韵,用起了入声字,总觉得距离古人不远,更能领会到格律诗词的魅力,使得老年生活增添了很多情致。
受时代形势影响,以前出版两个集子《静儒斋诗稿》与《静儒斋诗稿续集》中作品,都是既有新韵亦有旧韵,没有细致分类标明。鉴于自身年老多病及诗词界混乱状态,2013年起,再也没向《中华诗词》杂志社等投稿,不愿关注诗词界上层对新韵朝令夕改多年不定局面。为了区别以前出版的《静儒斋诗稿》、《静儒斋诗稿续集》是以新韵作品为主的集子,此集名之曰《静儒斋古韵》。
为了方便诗友之间艺术交流,为了给儿孙留下一丝明晰思想情感与艺术造诣痕迹,为了更方便向古人学习,这本《静儒斋古韵》除个别篇章明确标注“新韵”外,诗均依“平水韵”,词均依“词林正韵”,散曲则依“中原音韵”而写作。
一年多来“肇州诗协群”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肇州县诗友的创作活动,我本人也相对地勤奋了不少,特别是“月是故乡明”中的诗友们高水平的诗作与经验交流,对我起到了相当大的鼓舞作用。我儿立春在两次出国期间也写出了不少情真意切的作品,近几年也开始使用平水韵,并支持我出这个集子。我自己也感觉到渐渐地力不从心了,若不早早出出来,恐怕越来越智力衰减,连编辑修稿的能力都没有了,岂不更加遗憾?由上原因,稿件虽然不尽人意,索性抓紧时间出版为妙。
在此《静儒斋古韵》出版之际,对诗集作品中所涉及到的诗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对关心支持诗集出版的所有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对出版社的编辑、设计及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张廉君
二零一九年(岁次己亥)秋初于大庆龙南远望小区静儒斋
2019-08-29 2019-08-29 2019-08-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