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仲夏师弟莅临鹰城感怀

作者: 水天一色的美 | 来源:发表于2020-08-24 19:17 被阅读0次

    题记:

    师弟鹰城来采风,邀游苏园寻豪情。

    不为文章惊世人,只求词句慰平生。     

    注:苏园即苏东坡、苏辙二兄弟与其父的陵寝,位于河南郏县境内。当地人把三苏坟雅称苏园。


    公元2020仲夏,学新师弟驾临鹰城(平顶山市址为古代应国所在地,故平顶山市又简称鹰城)。好友学新乃是大学无话不谈的同学,也是文苑探索的爱好者,更是慰藉心灵的一个好兄弟。毕业后我们虽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工作,但我们一直保持很好的联系,从工作到生活,从爱好到健身,从写作到修身经常交流心得体会,当然有时我们也拉拉家长,开个玩笑,可以说交此兄弟一生无憾矣。记得很多年前,我携同事去他所在城市拜访与学习,他在高速站口足足等我了一个小时,让我和我的同事们至今难以忘记;更让我惊讶的是他的夫人和幽默善良的万海师弟在酒店早已备好酒菜,让我和同事们享受到国宾一样的礼遇和热情;为充分体现信阳人民的热情好客,也为表达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尊重,他还邀请来同事数人(当然都是修养极高之人)作陪,席间夹菜敬酒礼仪周到高雅,言谈举止儒雅得体。万海兄弟谈笑风生、温文尔雅与大学时代的万海别无二致;任社会如何变迁,万海依旧保持淳朴善良实在难得,万海劝酒艺术风趣幽默且无法拒绝,当晚酒虽喝高但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我深知学新兄弟业余时间酷爱古典与传记,于是便邀请他同游三苏坟,路上学新兄弟谈吐高雅、颂古论今,尤其他谈读《道德经》的感悟颇有新意,令我受益匪浅。

    挚友汪先生本是理科男,怎耐一生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时期已经扎牢文字功底,工作之余未曾丢弃爱好,现恰天命之年,文笔更是老到纯熟,信笔拈来便是惊人佳句,文理清新自然,颇有大家气度。近期读过其两篇文稿,通篇的视角与高度令我由衷钦佩;他在文中提出的问题尖锐但不尖刻,甚至十分中肯,反正本人初读口服心服,再读贴心润肺,三读有透彻心扉之感。有感于汪先生一路畅谈和文稿中犀利流畅的文笔,今借三分酒兴为学新先生赋诗一首以做纪念。

    七绝 仲夏陪汪先生有感

    (仄起首句押韵  新韵)

    翘楚鹰城偶采风,三苏游历觅豪情。

    不求诗句惊千古,读罢新词感慨生。

                                        2020.8.20夜


    知识链接:三苏坟简介

    三苏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墓冢,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背依嵩岳余脉莲花山,面对汝水旷川,黄帝钧天台在其前,左右两小岭逶迤而下,宛若峨眉,山明水秀,景色宜人。1956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坟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800平方米,院门古朴雅致。门前神道两旁四株古柏苍翠挺拔,遮天盖地。雕工精细的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人两侧侍列,仪仗严整。入院,迎面是一座高3.25米、宽3.54米的红石牌坊,“青山玉瘗”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于坊楣正中,枋柱阴刻苏东坡“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坊楣背面是郏邑正德年间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同《祭三苏先生文》。穿过石坊、飨堂、祭坛,就来到三苏墓冢前。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为“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冢前耸立墓碑,碑前分别设石供桌、石蜡台、石香炉。整个坟院内有588株古柏,交错葱郁,遮天蔽日,柏香扑鼻,傲干奇枝,山风袭来,满园幽穆。 三苏原籍四川眉山,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又是宋朝命官,走南闯北,作古后为何安葬于河南郏县?追溯其中缘由,归于苏轼。

    三苏墓的由来:  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这样,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年仲夏师弟莅临鹰城感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xo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