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EEPO遇上核心素养

当EEPO遇上核心素养

作者: 彩虹幽谷 | 来源:发表于2019-04-24 14:48 被阅读0次

昨天,在未央区泘沱小学参加了未央区EEPO培训会。认认真真聆听了本次参加考核的12位地方专家的12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共同的特点,搭建平台,设置N个向度,学生选择必选项和备选项,自己学习,写微卡,写大板,挂大板,汇报,交流,分享,或小组,或团队,或团联队。形式各不相同。但从头到尾,没有听到老师对孩子的朗读指导,没有内容的简析,没有学习的引导。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人文素养的培养。

      听完12节课后,感觉不会教语文了,语文到底该怎么教?教给孩子什么?诚然,语文课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但应该不仅仅是这些。当下,教学中提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呢?当然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该体现的是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先来看什么是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达到了这10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太丰富了,我们不能仅仅只局限于一种形式,给孩子一个模式,让孩子自己学,从而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希望我们的语文既能有EEPO 学习方式的引导,又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老师能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学语文,用语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EEPO遇上核心素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dg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