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113944/0608920939d62a81.jpg)
2023年6月5日小结。
如果没有这次二粲从新学习四年级上课本,对于大儿子曾经开始七年级上册数学重学的体会,不曾深刻对比,这几年,我们自己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路程里,都经历过什么。
一大早在群里写了保证书,保证自己作为孩子身边执行学习过程的家庭教育陪伴方,拿不到结果与老师无关的保证,写下自己愿意心甘情愿承担所有后果,明确与老师无关的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这里不需要思考老师存在的意义,只有父母对孩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基础要求。
不应该出现的三个地方的错误,一是字体可以再工整和整齐。还有下面截图的地方。漏题还有写错数位的级别。
可以非常清晰的看见孩子当时做题读题写题学习的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5113944/c4fb44ff85d6321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113944/24413faaa8e38b93.jpg)
孩子的学习状态自我要求,学习态度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里父母最初的要求有关,就是这个执行的过程,对应的会有一个结果存在。
二、哥哥茗粲的状态还有自我负责的程度
在我观察茗粲 经历了星期六的大放松,周日的半休。周日有半天和贞元的同学联系多些。他和同学打完电话后,跟我分享班级其他同学的情况,听到了有几位考虑出国的同学在班级听课的状态,说了几位同学是关于“未来出国的打算。
我可以感受到茗粲周一其实是有些散的,愿意学习的心思还在。整体的学习习惯相比弟弟二粲好太多,对比之下,二粲完全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
1.茗粲说如果有机会,最好五年级就来一次,你听了什么感触?
2.两个孩子对比明显,一个执行成功,一个执行失败,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吗?
#五年级的刚回郑州的时候,时光机穿越回去,茗粲的学习基础知识,茗粲的学习这件事,寄希望于学校老师,孩子在学校体现的成绩好坏,根源都在家庭中可以找到。
如果当时homeschool 到八年级的今天,我认为他比现在优秀太多。10岁的茗粲曾经是我内心深处教育希望的支撑。
今天,对比10岁的弟弟恩粲。我觉得自己对他迁就的更多一些,他在家庭中的形象和位置,有我和潘经理之间相互妥协平衡的影子,对10岁的弟弟来说,并没有真正帮助他推动他向前走。
教训:
不希望有怎样的学校老师,从英迪到贞元,还有给他报名的学习营,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的,要从每天一点一滴小事,从每天一道题一道题的过程中,对应想要的执行结果。
寄希望的英迪学科老师,贞元学科老师,是外求。
何老师白老师,也鞭长莫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