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说序》中说:“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一句话,一个行为,是他精神面貌的外显,可能会让人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与温暖,反之亦然。
2004年的时候,马加爵事件举国震惊,当时了解到原因的时候,就对人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动机有了更多的兴趣。
马加爵事件已经过去17年了,和他相似的悲剧却一直在发生。
情绪走在思想的前面,如果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些基线行为的知识,在他人出现非基线行为的时候,多一些关怀,他就不会在情绪崩溃的边缘爆发,避免悲剧的发生。
什么是基线行为?
基线行为就是一个人相对固定的行为。
而当你了解了一个人的基线行为,你就能知道当他没有像平常那样行事时,背后一定有着不能被忽视的原因。
不知道你对“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成年人的一点儿委屈就能触动情绪爆发,一个小打击也足以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类似思绪萦绕心中,心有戚戚,不时听到不大的孩子哀嚎:“我好难呐”。
你会发现,从小人到大人,不时在失落的情绪之洋游泳,需要爱的供养,仅是从己而来的爱,怕是不够的,爱己,也要爱人如己。
一双敏锐的眼,多一句问候,看似帮了别人,很有可能是救了自己一命。
小眼处着手,看看在人与人互动中,了解他人的基线行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注意观察他人的常态,坐姿,手和脚放置的位置。姿势及面部表情,头的倾斜度,甚至包括他们放置自己的物品的位置,例如通常钱包放在哪里。
哪一天,你发现不一样了,出声询问,比如一个人走在路上打电话,突然站住不动了,也就是出现了我们之前讲过的“脚步冻结”,那么他就很可能是在电话中听到了令他伤心的事情。纪伯伦说:“爱是爱人者的长处,不是被爱者的长处。”不论怎样,记得向对方报以善意。
借由一个基线行为,练习并掌握它,便能知道对方什么时侯会背离常态及这种背离蕴含的信息。站在他的角度,同理他的感受,古语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你会发现你拥有的是何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和人相处中,了解他人的基线行为,同时请关注一个人行为的变化。因为它会告诉你这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和意图。
做一个温暖而体贴的人,选择对话,而非猜忌,你就已经避免了何等大人与人交往中的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