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思考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仿佛这是不久即将发生的事情。我把它们想的很细,包括情景里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甚至连眼神是扑朔迷离还是闪烁不定,我也要分的一清二楚,然后自得其乐的享受整个事件的过程,或悲壮,或艳俗,或不瘟不火自生自灭。
但离奇的是,故事总少不了那些身边的人。他们在我的故事中或多或少的有着举足轻重画龙点睛的作用,他们给我一些情感的撕裂,好让我完成一个故事的基调。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11876/7b96b4a349fb40ad.jpg)
就好像《挪威的森林》里的初子,是悲伤的情欲的基调——在一片黑暗中,初子静静的站在我面前,慢慢脱掉衣服,裸体是沉默的,空洞的,洁净的。
这是压抑的情欲,一把无法打开的锁。那句而初子根本就没爱过我,是拨断的琴弦,一声定音。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浮躁的群体里揭开虚伪后的悲情和绝望。灯红酒绿 锦衣玉食里, 男男女女如飞蛾般围绕着盖茨比的豪宅,这与后期荒废的府邸杂草丛生形成巨大的反差。
悲情的盖茨比死掉以后,那些男女们龟缩在用金钱做成的外壳里,对他们的自私造成的狼藉冷漠看着,无动于衷,任由别人收拾干净。
譬如《麦田里的守望者》,叛逆和挣扎是基调,又如《霍乱时期的爱情》,心灵的纯洁和真爱是永恒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11876/56bb49b5f863f68d.jpg)
总而言之,这就是我所说的基调,一个无论你怎么幻想一个故事,到结局的时候也免不了一个一锤定音的场景。
我那天听张磊的《寂寞是因为思念谁》忽然觉得这首歌就是一个场景。
因为可以想象太多的故事,所以没有故事,只是一个场景,寂寞是因为思念谁的场景。所以我的那些绮梦幻想,没有来由,都只是一个个虚幻的场景。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场景,也没想过这个场景以后都有些什么样的发展,我有的只是这一个场景,一个由情绪释放而产生的场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11876/57c37d29e147492d.jpg)
而我现在最想说出来的一个字 就是“滚”。但关于这个“滚”的场景我倒是还没想出来,或者 他还没自己浮现出来。我只能愤怒的等着,等着一个让我说出“滚”的情节。
有一年我害了眼病,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好好看过世界,也没仔细的看自己,以至于后来的几年浑浑噩噩的虚度春秋。既没有什么见地,也没有什么目标,每天徘徊在真真假假的世界里。而那些谎言仿佛是冬天的绒帽,温暖的捂住耳朵遮挡眼睛,我在一个暖乎乎的窝里懒懒得睡去。
直到有一天,又有一天 又有一天的,一天复一天的纰漏里,我开始一点点的张开眼睛,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恶心。
有了基调,所以才会有很多场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11876/ca30759cae592fa2.jpg)
我常常想我和谁怎么怎么样,我遇到哪些人,发生什么样的事,总也离不开那些给予我基调的人,想成天方夜谭也还是他们,异想天开里也是他们,生生死死里还是他们,剥离了那些幻想里的花红柳绿,拆掉那些红砖绿瓦,剔除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左右不过是那些人在你的故事里与你茕茕孑立,与你冷冷清清的人们。
无论你想了多远,其实根本就逃不开几个人的距离。
所以,我的思想总体来说是浅薄的慰藉。我每日幻想的那些自得其乐的东西,不过就是身边那么几个人的给我的基调的组合,因为没有多远,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虚幻。就是所谓的真情假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