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在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中,自律这种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人人都把自律挂在嘴边,也有些人下定决心去付诸行动,但结果大多都以失败告终,生活依旧如常,而自身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处于这样一个快节奏运转的世界中,人人都渴望因为自律而让自身得以向好的方向改变,继而赢得成功积累财富博取地位,所以这种自律大多都充满了功利性。
谁都想去自律,但真正做到的人很少,究其原因恰恰就是因为忽略了这4点:
第一,心态的平静。自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单纯为了个人功利去强迫自己达到某一高度,正如晚清名臣曾国藩的自律,看似如苦行僧般强行克制自己的欲望,中规中矩的令身边的人都有些难以适从,所以当时以及后世,不少学者就提出了曾公的自律太过于勉强,为了博得生前的功名和身后的哀荣,简直将自己的灵魂禁锢,左宗棠甚至一针见血的批评曾为“虚伪的道学先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当然也是当时封建理学的桎梏,怨不得曾公。现代人的自律,应当抛弃这样的方式,只有心态平静了才能算作修炼自律的良好开端,所谓“无欲则刚”才是硬道理。
第二,学习的重要性。不要以为自律便是每天不停的高喊口号,而后辛苦的去坚持,多数人认为这样就可以去形成自律的前期习惯,实际上没有理论的指导是十分欠缺的,曾国藩的一生是十分压抑的,但有一点是后世极少有人能做到的,那就是著名的“无一日不读书”,短短6个字的一句话,读起来却让人肃然起敬并钦佩之至,曾公一生可以说文成武就,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局当中,无异于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但他对于自己的学识从来无一日放松,哪怕是带兵打仗、做到总督一级的封疆大吏,始终践行着“无一日不读书”这个信条,正是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继而改变气质,形成习惯,铸就了自律的品格。
第三,去除自认为无所谓的习惯。这里说的无所谓的习惯就像我们平时的赖床十分钟、少量的烟酒、偶尔的网游或小赌一般,看似无伤大雅,但这些足以让我们形成一个小的群体和圈子,而后在不经意间扩大层面形成不小的规模,那样就势必占去许多学习思考的时间,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曾国藩一生不饮酒,但早期却嗜烟如命,本来只是一个很小的生活习惯,但曾公就是认为长期嗜烟十分不可取,并且下决心去戒除,而且理由还不是因为吸烟对于身体的伤害,而是他体会出在吞云吐雾的过程本身就浪费时间,同时麻痹神经,令思维僵化,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当然这一点现代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但我们有必要去尝试,或许在不经意间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改观也未可知。
第四、适时的总结。有些朋友决心去自律,但是做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回头看却发现收效甚微,因此很容易丧失信心再不敢再去尝试,殊不知凡事都不是一刀切一概而论的,把一个若大的目标一股脑抛出,而后撒开腿去追逐,这无异于给自己设定了本就难以完成的任务,即使完成了其中的小部分或者点滴,但却体会不出来,曾国藩的一生总共写了几千封家书,有写给家里长辈的,也有写给兄弟的,还有写给子侄的,这些家书大多字数不多,绝非长篇大论,内容也不是生活琐事,现在读来真可称得上字字珠玑发人深省,里面有许多是曾公向家中报告他最近的品格修养以及学问突破这些自身提高的过程,这就是一种总结,并且他把这些一方面当做与家人分享,另一方面也实际上是在留字为证,让家人共同来监督检验,这不失为一种巩固进步的法门。
这些无非是个人感悟,在此表达出来,希望与正走在自律路上或者准备去自律的同仁们共同探讨,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诸君不吝赐教,并及时指正,以便于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