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经典不是因为它优秀或者古老,而是因为它曾经汇聚过足够多的注意力。
罗胖今天的话题给了我们思考“既有事物为何存在”一个新的角度。
关于读书,过去总是会听到别人说“读书就要读经典”,这句话从小听到大,但是那些经典名著真的没有读过几篇,至今依然在为自己没有读过“红楼梦”而感到不好意思。
同样的事情还有孔子说的“三十而立”,80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终于全部奔三了,面对这句长期用来鞭策和教育我们的话,在网上看到一段自嘲“30岁还一事无成,那就差不多到了该自杀的年纪了。”大多数人在这样的框架束缚下,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我必须要……才能……」
“我必须要读完经典,才能显得有才华;我必须要在30岁有所成就,才能显得独立……”
这些思维框架就像一根根标尺一样,被我们时不时拿来衡量一下自己和他人,比过了心里爽一下,比不过就焦虑一下。
罗胖说得很好,所谓的经典就是注意力凝聚的方向。而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已经和过去物质匮乏,知识稀缺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了,如果我们能从表面上理解“书要读经典,人到三十而立……”这些古人的智慧,那就更应该在生活中去体悟,这些话的本质是什么,“书要读经典”是告诉我们要相信时间的力量,而“人到三十而立”是在告诉我们外界的环境你无法左右,但你可以成长自己的内在,三十岁在人格上学会独立。
对于年轻人的未来,社会给了我们很多评判的标尺,我们更要去给自己建立内在衡量的记分榜。
@罗振宇 @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