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绘分享从心开始育儿
【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二课学习心得+案例分析

【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二课学习心得+案例分析

作者: 倩妹_0228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3:44 被阅读43次

    1.有没有全知全能真正完美的方法,什么叫做完美的方法呢?

    听过了陆老师对世面上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主流观点的三种育儿管教的方法之后,反思了一下觉得应该不存在所谓最完美的方法。方法的使用跟本身的家庭文化和个人的认知水平有直接的关系。选择使用哪一种方法,和本身的私人逻辑,和是否认可该育儿管教方法背后的哲学逻辑,和整个家庭文化的大框架有直接的关系。完美的方法应该是两个方面的,一是从自身看,在于你本身在育儿的过程中,想要对孩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目的,你希望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样子。所谓完美的方法我更倾向于它是否能够便于亲子双方达成共识,大家尽可能的自觉去遵守和维护。寻求一种自发的原动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让她通过找寻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来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把父母的本身的欲望、满足赋予她强加于她。二是从家庭,脱离了家庭文化来谈所谓完美的方法是不现实,再完美的方法在执行中,执行的力度,执行的成效都跟整个家庭中的每位成员的认知有直接的关系,完美的方法不光存在父母美好的想象,前景的描绘上,更应该着力在,每位家庭成员共识的达成上,协调、沟通、妥协、共同愿景是缺一不可的。光有美好的愿景是不够的,要尽量的沟通引导事情的发展尽可能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2.是不是凡是有效果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凡是有效果的就一定是最好的?这个是真不尽然,至少是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上来看不一定。小时候我父亲对待我比较的严格,同样是两三岁的时候学习自己吃饭,我父亲只是向我母亲和家里带我的阿姨宣布,如果他吃完饭15分钟内我吃不完饭,那就收碗倒掉,下一次开饭前不能给任何零食吃。这件事好像是与我无关的,我只是这件事中的其中促成的一个条件。一个星期后我基本就能自己吃饭了,包括保留到现在的一个习惯就是,如果我不能够很快的吃完饭,我就会焦虑,细嚼慢咽是影响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做不到。可能是当年自己给自己写的人生脚本有关系,想通过惩罚自己来寻求注意力。我自己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可能态度更宽容一点,但是我是事前是约定好了规则的,同样我要求她吃饭不能边吃边玩,我吃完饭后15-20分钟内必须吃完,不然的话,也是在下一次开饭前不能够得到零食。但是我允许她可以自主选择吃与不吃,觉得不饿可以不吃,但是要知道如果没有把碗里的饭吃完开饭前没有零食。吃饭中途不可以下桌子去玩,如果下了桌子视同已经吃饱了不吃了。习惯养成的前期多是靠鼓励和及时的表扬等外界肯定来创造正向反馈,后期是习惯养成后的自觉遵守,偶尔也会有行为反复的时候,在不影响大的前提下没有太过硬性的要求。同样是达到了相同的效果,由于这件事是一个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会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我和孩子在相同的问题上的感受应该是截然不同。同样的事,我们都达到了效果,真的是凡是有效果的就一定是最好的?我只能说可能处于我父亲当时的认知他也是给予了我他觉得最好的东西。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门派之见?你的见解是什么?

    门派之见是对同一件事情或者认知的不同看法,它应该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劣之分,它只是不同看待问题的人站在了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对待所有的门派的看法,我们应该是以一种包容的眼光来欣赏它们。每种学说的产生,存在既有其合理性,像阿德勒这种他通过学习产生了与自己老师不一样的观点,他的学生又在吸收他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产生了另外的观点来反对他,每一种观点学说的产生都说明了思想是不受禁锢的,是可以像物种一样不断进化的,它的进化是更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背景的需求的。

    超妈加餐案例分析学习。通过所学的知识尝试着分析下你的观点和处理方法。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你是如何去处理的? 案例: 孩子要东西的时候,只要不能立刻满足需求,便会立刻满地打滚。也不管是在家还是外面很多人的时候,怎么说都没用,如果是在外面人多的时候,你该怎么处理这个情况?

    我一直认为我们父母至于孩子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我们给他们制定规则不仅仅是为了遵守这个规则,而是通过规则教会他们,正确处理这件事的行为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前段时间我也遇到了与案例相类似的情况,我家一万有天晚上6点开始在早教机构上课,上完课之后她和她的同学思思一起一定要求从商场的那个门出来,从商场出来的路上就有各种零食卖,她看到零食之后就一定要买。我给她说,我们和思思是一起的,思思妈妈同意给思思买,我就同意给你买,你可以去劝下思思妈妈给她买。结果她对我给出来的解决方案不满意,试也不试直接躺地上准备要挟我。我看到后很生气直接走人了,她一边哭一边追着我到了停车场,再从商场的停车场哭回了家。到家停好车之后我看她哭得差不多了,情绪也开始平静了。就开始尝试跟她做进一步的沟通,我告诉她妈妈已经给你说了我们和思思是一起的,要买东西的话大家要一起。我也告诉过你可以跟思思妈妈好好说说,可是你并没有做尝试,你直接躺地上要挟我。你躺地上要挟我的行为,让我很生气,非常生气。妈妈生气的是你的这个行为。下次可以不这样做吗?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想买东西吗?给我一个理由。她才给说,妈妈我饿了。我说,好!你这个理由是非常正当合理的,可以。我们不开车出去了,我们走路出去买吃的可以吗?然后她才高高兴兴的和我一起走过去买的吃的。其实我更多的想要表达的是,我们希望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就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她。年龄不是问题,更多的是你有没有想要坚持的心。其实如果十次能成功6、7次孩子很大的可能会选择成功几率更高的应对方式来对待大部分的情境。

    面对孩子的受挫感,没有自信心,如何做? 案例: 当孩子碰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就大叫“我永远都完不成了”,“我是永远都做不到的”,然后就不再愿意接触他解决不了的那个问题了,这种情绪该怎么处理和引导?

    其实生活这种情景经常会出现,我感觉孩子在大叫“我永远都完不成了”,“我是永远都做不到的”时候他们一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让我们关注他现在的状态,期望我们可以跟他们的情绪共情一下,除了鼓励他们“你可以的,你刚才这个地方做得不错呀,相信你是可以的,你再试一下。偶尔也需要评估一下当时的具体状况给予他适当的帮助,比如稍稍降低一下难度,或者对关键点提示一下。二是除了当时的情景之外,在其他的时间对孩子要给予其他的引导,比如和其他的养育者或者老师沟通平时的表扬要多关注一下努力的过程,除了表扬结果更重点要表扬细节。让孩子在心理上更愿意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并以此为骄傲才能根本上去疏导这种情绪。不停的打鸡血并不一定可以取得很理想的效果。

     二胎宝宝,如何去平衡之间的关系? 案例: 老大10岁,各种犟嘴,小的全学去了,出现各种不配合(比如,叫刷牙回嘴说不,叫洗脸也说不,还会跑开,搞得我洗个脸要追得满屋跑)怎么协调这两个孩子之间的情况? 面对孩子撒泼打人,该如何引导? 孩子脾气特别大,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还喊着打姥姥打姥爷打妈妈…,而且非要打到。或者是别人说了不中 他听的或者不允许他干啥的话他也会动手打人,甚至用头撞别人,或者说不要你。

    小的学习大的我感觉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和敬畏。所以更多的行为上的要求,我还是会倾向去要求大孩子,然后赋予大孩子权利去管理小的孩子。让他们生成新的更正向的动力系统。实际生活中孩子也是经常跟我提不想要这样,不想要那样,我提议的凡是没有马上满足她需求的,她都不高兴配合。这个时候,我更多的就是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比如晚上睡前不能吃糖,除了晚上不能吃,这个糖你想什么时候吃,你可以自己安排。给予了适度的自由之后,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一定尊重,找到了自我价值感,她更容易去执行你的要求,而且会按质按量的来执行,有更多的克制能力。针对吃糖这个问题就是,有时候她意外得到了糖果或者是突然从包里翻出来了,看到了就想要吃。我会和她谈要求她不能晚上吃睡前吃,她虽然不太高兴,但是达成意向后,她有时候会要求我,妈妈,我可不可以把糖放在枕头上我想看着它睡。类似这种变相自我安慰的要求,我一般都是要同意她的。她很喜欢的会不停的拿出来摸摸,但是绝对不会去吃。而且其实睡一觉起来她经常会忘掉要吃糖这个事,本着只要不是违反我们的约定的前提下,我是不会去提醒她想起这个事的,哈哈哈。很多不良的行为背后更多的是我们成年人的不当操作和言论。我妈妈以前跟我聊孩子教育的时候,也是给我说的,想要孩子尊重谁,那必然你的态度就是关键,孩子是很聪明和最会察言观色的,那怕你把骨子里的对某人的不屑隐藏得再好他们都是能够通过你不经意的行为察觉到你的态度,模仿到你的行为。所以她是要求我那怕是分水果这种小事情,都是家里的长辈先拿然后是爸爸妈妈最后是孩子自己。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有请阿姨帮忙带,分水果都长辈拿完,阿姨拿,然后我拿,最后才是孩子自己拿。脾气大不顺心就哭闹这些行为,如果真正的换位思考和良好的不以强迫为目的的沟通都是能够避免的。事事都顺心了何来哭闹或者其他过激的行为呢?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沟通或者才是解决的唯一途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绘分享超级妈妈训练营】第二课学习心得+案例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m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