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之行(四): 监狱和艺术

作者: 猫的生活城堡 | 来源:发表于2023-12-18 21:08 被阅读0次

澳大利亚没有多少文化和历史,毕竟它建国总共也就二百多年,追根溯源,最具特色的历史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和囚犯流放地了。

18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和罪犯抵达了这里。

从此,几千个监狱覆盖了澳洲大陆,海德公园囚犯营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每一块砖头和瓦片,都是囚犯们自己盖起来的。

住着的大部分人不仅仅是囚犯,更是手艺人。

泥瓦匠、钟表匠、裁缝,都可能会因为一点罪过被流放到这里,比如偷了一串项链。

从外墙看是不是挺干净漂亮的?

里面的生活环境却是脏乱差到无法想象。

一栋房间,七十张吊床。

一部分人能睡在上面,另一部分人躺在地下,只有干草铺着。

夜晚,经常会有澳洲的原住民——老鼠,来咬囚犯们的鼻子、耳朵、脸,甚至眼睛,以示问候。

在地板下面,这样的老鼠干尸并不少见。

囚犯的工作地环境更为恶劣,大多集中在锯木厂和采石场。

采石场的灰尘和烟雾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呼吸道健康,并且影响到了原住民的生存状况。

在一次土著人和移民的斗争中,死去了十几个人。

为了能控制囚犯,典狱长们发明了新的刑具用来实施鞭刑。

一般在打到二十鞭的时候,人已经说不出话了。

而在三十鞭的时候,身体不太好的囚犯就断气了。

曾经有一位囚犯因为偷了一件衣服,被处以五十鞭的刑罚。

监狱的饭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这便是用来炖菜的缸,食物不够的时候,里面的东西会突然消失,因为牢监也需要食物。

如果一不小心把老鼠煮进去了,那就自求多福吧。

这样远离家乡,难过又艰辛的生活,烈日炎炎的天气,繁重的工作和刑罚,自然会让囚犯们产生一些极端心理。

澳洲四面环海,即使越狱也没什么意义,因为没人能真正逃得出去。

所以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适应”生活。

一开始,是用烟斗作为赌资,聚众赌博。

或者偷偷翻墙出去喝酒,一旦被抓住了,就是严酷的刑罚。

但囚犯们认为,惩罚是通往幸福的必受之苦。

到后来,一些爱尔兰的难民妇女逃亡到这里,囚犯们就有了新的喜好。

这也是为什么在全世界强奸率最高的十个国家中,澳洲排在第三位。

后来,为了保护这些妇女,这些监狱被改造成了收容所。

曾经有一位叫米娜的姑娘,她很聪明,却双目失明,无处可去。

医院不要她,因为她不是病人;

慈善机构不要她,因为她不是英国人;

盲人教会学校也不要她,因为她的年龄超过了十五岁,不在保护范围之内。

她只能在这个地方度过余生。

破烂不堪的旧衣,和狭窄的床铺。

除了监狱传统之外,澳大利亚比较突出的文化就是与自然共生了,因为只有美丽的风景能给予第一批移民们幸福感。

十九至二十世纪,澳洲大部分的艺术和文化作品,都与自然和劳动有关。

比如美术馆门前,有一只巨型蜘蛛似的雕塑。

小猫认为,这是在说明澳洲的昆虫很多,而且很大,在过去,它们才是真正的统治者。

第一幅,描写了丛林,以及奇形怪状的树。

第二幅,是关于畜牧和农民,稀少的人烟,以及总是多云的天气。

而剩下一部分作品,就是社会写实了。

比如被美化的强奸。

火神在贞女睡着的时候强上了她,使她生育出了罗马的统治者。

以及逃犯。

虽然如今的澳大利亚工业发达,人均GDP不错,社会治安也还算稳定。

但每一个地域都逃脱不了它本来的面貌。

在繁华美妙的滤镜之下,总会有历史因素的渗透和原住民基因的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悉尼之行(四): 监狱和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oa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