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手的心法

作者: 邸方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7:27 被阅读26次
    未来已来

    在如今这个人人互联,全民竞争的时代,我们经常发现身边有太多的高手,他们的资质、禀赋并没有比普通人强太多,为什么他们可以脱颖而出,异军突起呢?

    最近幸得阅读古典的《跃迁》这本书,我从书中寻找到了答案。


    00 何为高手

    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高手就是那些很厉害的人,说得再具体一些,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最终高手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但是,谁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经历了大量的思考和观察,我们吃瓜群众如果也想成为高手的话,需要做的或许不是逮着一个方向就拼命用力,而是该认真领悟一下高手的心法,通过战略性思考和践行,改变自己的命运。

    成为高手的心法

    01 定位:做更少但更好的事

    当今世界的现状是:机会更多,但是成功的概率更小。

    那么高手为啥可以成为公式里的分母呢?

    我们去思考一下,班级两个成绩差不多的人为啥毕业后差距如此之大,同样面积同样户型的房子为啥在北京比在某县城价格贵几十倍?

    因为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行业,行业发展增速差距甚远,付出同样的努力得到的回报是不同的;还有,两套房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而两个城市拥有的配套设置和各项资源也是完全不同的,价值就在不同的选择下呈现出巨大差别。

    答案来了,收益不仅和能力相关,更与站位相关。优秀是一种系统能力。高手要学会判断社会里的高价值工作,在这个领域中寻得自己的高优势领域,深耕下去,让自己慢慢变成细分领域的头部。大家都知道第一比第二优势大多了,千年老二的悲剧就是仅仅比第一差那么一丢丢,但就是没人记得,比如没人记得世界第二高峰,却记得第一珠穆朗玛峰,比如没人弄得清楚中国第二个进入太空的人,却记得杨利伟这个太空第一人。

    用一个公式去概括第一名的头部效应就是: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

    关于寻找头部,有三个原则必须谨记:

    1)从价值出发,而非优势

    做选择时不要从自身优势出发,而要思考社会的真实需求。

    也就是我们做一件事不因它容易做,而是因为它有价值;我们买一件衣服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穿上它我们会更加自信,更有气质,会在未来带来潜在收益。

    这个理论有点像梁宁的“点线面体”方法论,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高手懂得借势,放大个人努力,让投入和产出呈现一种非线性的关系。

    2)思考差异化优势

    那你该说了,内容付费机会这么多,区块链市场这么火,我也不管不顾投身进入就好了,跟随大势漂流好了,错错错!

    不思考就撸起袖子蛮干,我们大概率会成为陪练,咪蒙、连岳能够在内容付费潮中腾飞,区块链众咖们可以在区块链市场大热时捞一把,是因为他们已经在所在领域深耕已久,积累了大量的思考,也经历了足够的练习。

    我们普通人本身起点就不高,如果再不思考就当陪练,那就死得太难看了。

    所以,学会思考差异化优势。明大势固然重要,也要优术,多去思考这么多的机会里究竟哪个是属于你的。

    3)从可以做到的头部开始

    打再多的鸡血都没用,我们普通人不可能马上辞职创业,不可能马上转换行业,正确且理性的做法是从最近的头部做起,我们可以先努力成为部门的业务第一名,因为再小的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推动你去下一个头部。

    古典老师的一句话讲得很有意思,也很在理:“鸡头比凤尾离凤头更近”,意思就是立足当下,从能做到的做起。

    成为高手的心法

    02 专注:只打甜蜜区的球

    高手在解决了“定位”的问题后需要做什么呢?

    专注,专注,专注!

    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需要专注。

    眉毛和胡子一把抓,结果就是啥都没抓住,太多的聪明人死于不专注,可见专注就是高手的一条护城河。

    投资界的巴菲特和股东说自己的投资原则是棒球界的泰德帮助建立的。

    泰德是棒球界屈指可数的击打率超过0.4的球手,他的秘诀就是不要每个球都打,只打甜蜜区的球,也就是只打位置合适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好的成绩。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和泰德极其相似,他深刻地知道,在自己不懂的领域,机会不属于自己,所以他十分珍惜自己的每次投资机会,专注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操作,还有他办公室里甚至都没有一台电脑,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专注。

    再举一个罗振宇的例子,有一段时间,得到不仅卖专栏还卖月饼、卖茶叶、卖大米,但是基于这个专注的原则,后来团队硬是把这部分业务砍掉了,专注于内容转述和内容创造,如今得到是国内第一大内容付费平台,且用户素质很高。

    成为高手的心法

    03 迭代:聪明人的笨工夫

    之前我们提到了选择时一再谨慎,做事时务必专注,可是真到做事情时需要的是其实并不是多么巧妙的手法,而是实打实的笨工夫,如今也有一个词可以描述这样的品质:工匠精神。

    笨工夫与妙手是反义的,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妙手这种无法刻意练习,偶然得之的东西,我们的轨道就会偏离。

    反而是一门手艺,这种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迭代精进,稳定可持续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这会让你远离焦虑,回归自我。

    比如曾国藩,他本一介文人,但是却成为一代军事家,凭借的是什么,就是:“守拙”。他对自己的湘军有六个字的要求:“结硬寨,打呆仗”,不靠突袭、不靠偶尔获得的一次胜利,而是如果攻打一座城池,就在它周围挖沟,搭寨,做好打大仗的准备,这样的战略下,湘军的对手通常不是被打败的,而是弹尽粮绝被耗死的。

    看看,曾呈现的就是聪明人的笨工夫,不靠投机,也不取巧,只打有准备的仗。

    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新手靠胜负,而高手看概率。

    每个人的“出厂设置”都差距不大,如果我们可以充分自己身上弱小的优势,通过持续迭代让自己不断精进,最终一定可以迸发强大的力量。不求妙手,不得贪胜,做那些自己稳定可持续做的事情,多做,只求51%的胜率,最后一定可以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为高手的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rq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