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幸参加了新教育推进会的培训,聆听专家对于新教育的各种阐释。感觉对新教育的理解慢慢清晰一点。
感触很深的一点是许教授说,对于教育事业,要么热爱,要么离开。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教育独享,近年来各个行业都在强调这样一种专业认同的思想。
可是,细细想来,越来越觉得持怀疑态度, 教育究竟真的只存在热爱和离开两种状态吗?
我想恐怕还存在中间一种状态。深深的热爱谈不上,但是责任在心,工作勤勉。
我觉得多数平凡的一线教师可能都处于这个中间地带。
因为责任在心,所以也很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职业认同感不足,幸福感不足。又降低了提高技能的欲望和动力。
近几年来不乏有优秀的教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 教师队伍,看过一篇文章,要离职的老师说了一个词“掣肘”。是啊,你在写字,有人老要拉着你的手,然后写不好字还怪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社会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老师,却又有人防小人一样防着老师,估计身为一名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过此类感触吧!也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原因,减少了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因为太过熟悉教师的日常,所以不难看出曾经的同仁离开的背后,一定有太多的无奈,同时也一定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与不舍。
可是既然还有责任在心,既然还有一些爱意,我们也不会决定要决绝离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实在记不清是哪一位全国特级教师,他刚开始也不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但是后来做着做着,就将自己做成了全国有名的老师。也深深的爱上了教育事业。
名师的经验告诉我们,热爱我们自己的事业是可以培养的。不是因为做得好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才能做的好。好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然后自己的专业道路就会越发清晰。自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增强,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深深地爱上我的事业。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