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玄学的理论奠基人:王弼
主讲:姜鹏
这一讲里咱们来聊一聊魏晋玄学的理论奠基人王弼。
上一讲咱们已经提到他是一个天才式的哲学家,20岁左右就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哲学成就。
我们上一讲里面介绍的夏侯玄,何晏他们是在政治上地位非常高,王弼的家庭虽然政治地位没有那么高,但是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世家,这个世家里面在王弼之前其实早就已经出过天才了,这是有基因的,是有基因遗传的。
这就讲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早期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一个文学大家,名字叫王粲,史书上有几则故事说这个人的记忆力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几个小伙伴在路边看到一块古碑,离开了以后别人只有个大概的印象,刚才这个碑上讲了什么?
只有王粲他能够一字不落的把内容给背下来。很多人不相信王粲有这么强的记忆能力,这么高的水平,脑子结构是不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们在别人下棋的时候,故意用袖子啪一拂,把整个棋盘给打散了,然后对王粲说你记性好,帮我们复盘吧?结果王粲一个子一个子帮他们把这个局给恢复了,所有的人一看,刚才好像就是这样的,只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当时小小年纪的他在很多宴会上语出惊人。
东汉末年有一位大学者名字叫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最大的大学者了,蔡邕看到王粲都是惊叹不已,因为蔡邕只有一个女儿就是蔡文姬,所以他心里想,我要有一个学术上的继承人,因此他就把自己所有的藏书在临终之前都送给了王粲。那就好比什么?就好比非常优秀的你,到北京大学去旅游,在未名湖上走一下,偶尔碰见季羡林老先生对你叹为天人,有这么好天赋的少年人,我要把一生功力都传给你_样。
王粲后来遇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王粲先是因为中原大乱,他跑到湖北荆州投靠了刘表,刘表一听王粲来,这是名正天下的大才子,便要把自己女儿嫁给他,结果一看到王粲长得太难看了。
这事对王粲其实是一次打击。因为刘表本来是要把女儿嫁给他的,结果觉得他长得丑,就改变了主意。后来刘表觉得自己也挺不好意思,好像失言了。好在王粲有个弟弟名字叫王凯,所以刘表就把女儿嫁给了王粲的弟弟,两家还是联姻了。那么后来刘表去世以后,曹操率领着朝廷的军队,去收复荆州,是王粲在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劝说刘琮放弃抵抗,投降曹操。也就是说王粲为当时中国的局部的统一是做出过贡献的,我为什么讲王粲,这跟王弼什么关系?
前面讲的刘表最后把女儿嫁给了王凯。而王凯就是王弼的爷爷,等于刘表是王弼的曾外祖,而当时王粲王凯兄弟在荆州其实是建立了中国经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荆州学派,学术上也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
后来投奔曹操以后,王粲的两个儿子参与了一次政治阴谋,被曹操手下的这些司法官员给杀了。王凯这边他的儿子叫王业,王业就是王弼的爸爸,那么王业其实就是过继给王粲,等于过继给自己的伯伯做儿子了。
所以王弼他是什么概念呢?王弼的亲爷爷叫王凯,王弼过继过去的爷爷叫王粲,血缘上来说是伯祖对吧?但是他的曾外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刘表,是这么一个家族出身,所以他能够是天才,这跟他们家族里面这样的一种学术文化背景有关。
首先蔡邕所有的藏书都在他们王家了,这个是他们继承的财富。第二他的爷爷跟他的伯祖王凯王粲兄弟又都是经学造诣这么深,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才子,尤其是王粲,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面才有可能培养出天才。因为他从小就知道学问该怎么入手,无论是为学还是怎么和世家贵族交往,他是从小就学的,那么我们现在的很多普通的父母,如果你对你的孩子有过高的期待的话,我很不客气的想问一下你能够给他提供什么优良的资源?
回过头来咱们讲王弼。王弼这个人他在思考上的一些特点,这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我们之前提到了何晏对王弼是非常欣赏的,他有一个论点,他喜欢老子也做过论语对于儒家跟道家都是有非常精深的研究和思考的。
何晏曾经抛出过一个论点,叫做圣人无喜怒哀乐论,圣人跟一般人不一样,是能够做到超越俗情的,所以圣人一定是没有喜怒哀乐,才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得非常好。大家都觉得何晏论证的非常好,当时的一些才子都是佩服何晏的论点。
王弼二十几岁出头的毛头孩子跑到何晏这儿来就说你说错了,圣人怎么可能没有喜怒哀乐,没有喜怒哀乐,那还是人吗?圣人首先是人,所以他一定有喜怒哀乐,那么圣人为什么表现的跟我们不一样。
王弼说了,他说圣人貌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无情也,喜怒哀乐跟凡人是一样的,但是他这个神明也就是说他这个能力,他的见识对于什么东西是可以喜的,什么东西是可以哀的境界要比我们高。并不是今天发了点小财,他就乐不可知,到处要炫耀了,这就不是圣人,但是这不意味着他没有喜的这种感觉,他能够控制驾驭自己的感情,而且能够让他喜的门槛很高,而他的哀乐一旦在行动上表达出来的话,一定是最合情合理的。王弼真正高深的思想,是要探寻宇宙的本质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讨论宇宙的本质问题,对于现实政治就不关怀了。
我们一直讲魏晋玄学其实是非常关注现实社会的,比如说王弼他对于君主的功能,当时在中国古代你必须要有个君主,为什么一定要有君主?对于这个理论,他在注解老子和讲解周易的时候都是反复提出来过的,比如他说言明之所以辟志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明从上也。你就是在高位的人,他的喜好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在上的人你的政令你的行为举止,它是有引导性作用的,所以你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的,所以这个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动荡的社会里面,如果没有组织,老百姓怎么能够度过这些动荡的年代,每个个体他都是脆弱的,所以必须要组织,组织就必须要有君主,那么然后如何去治理国家?如果你治国没有一个根本的原则,没有一个立国的大纲,而是只有一条一条具体的原则和方针的话,那么每一个导向其实它都是会产生弊端的,你今天奖赏品德,那么就会有人在品德上面作伪,如果你今天奖赏考试分数,那么很多人其实不顾真正的创造力,就去抓考题对吧?那么你今天崇尚财富,那么就没有人安安心心的搞科研,没有人研究航天航空技术了,就全都去搞金融去了。所以如果用具体的政策,具体的方针,每一个事情都是具体的来治国的话,这个就叫以末攻末,你不能说这些老百姓你们怎么这样,你们怎么没有远大的情怀,你这个国家的政策就没有远大情怀。
所以不能以政治国而要以道治国,以政治国这个政它就是政策,就是具体的方针,以道治国那才是立国的根本,你有没有立过的根本?那么王弼他是在老子哲学当中提炼出了一些什么叫本,什么叫末,提炼出了这么一套思想,那么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是不太可能在这里全部的展开的,比如说他强调君主的无为的意义,强调官僚系统它自我运转的逻辑等等。
关于王弼的思想,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包括王弼在解释周易的时候,就整个政治秩序,它的建立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你应该注意什么?到规模建立起来以后,你应该注意什么?周易注里面都是有非常多的篇幅的原因,再加上这些哲学太抽象了,我在这里讲半天你可能也没有感觉,还不如听几个故事比较有感觉对吧?
王弼的思想很深刻,王弼的为人怎样?我们上一讲里面给夏侯玄何燕都贴了标签,一个骄傲一个自恋对吧?王弼你要给他贴个标签是什么?他就是个书呆子,何晏因为非常欣赏王弼把他引荐给曹爽,曹爽也想何晏推荐的人一定是非常厉害的,那就聊聊。
王弼见到曹爽以后就非常神秘的说我要跟你讲治国之道,但是只能你听,你要把边上的人给退掉,曹爽很当回事情,让左右服务的这些这个侍从全都退下房间里,就剩下他跟王弼两个人。就安心听他的治国之道,结果王弼讲着这个就把曹爽给讲的要睡着了,完全是一些抽象的理论,这种大道理曹爽一句都听不懂。
何晏之所以能够欣赏王弼,因为何晏自己也是哲学家,王弼讲的东西他是听得懂的,曹爽又不是哲学家,他就是搞政治的,搞政务的,所以王弼这个人完全是不看风水,不知道碰到什么样的人该讲什么东西。他的理论的确是非常高明,但是碰到曹爽这样也拿这一套出来,后来曹爽对他非常的不感冒,觉得这个人属学问型,但是当官可能是不行的。
后来因为高平陵政变以后,曹爽何晏先后被杀,因为王弼也是在这个集团里面的,他也是非常的惊恐,所以高平陵政变当年就生病去世了。但是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二十几岁就去世了,人们就只记住他生命的巅峰,哲学创作的巅峰状态。如果他要是活到80岁,在后半生当中没有更大的更伟大的贡献的话,别人就说你看这个人二十几岁就有这么好的成绩了,后来几十年五六十年一点进步都没有,就吃他二十几岁的老本对吧?所以人生命的质量它跟生命的长短其实是没有关系的,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49902/b622a6df7fd6095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