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有一种无处控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失败,足以使我们一切的成就都垮台。
于是人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一场失败,饥饿的人眼里闪着一股越来越强烈的怒火,愤怒的葡萄充塞着人们的心灵,在那里成长起来,结得沉甸甸的,准备着收获期的到临。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一路流浪到加利福尼亚希望能够寻找到出路,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更深的绝望、歧视和悲哀。
小说饱含三十万无家可归的美国农民的血泪、愤慨、和斗争。小说以乔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荷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该作获得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读完小说使我久久陷入震惊伤怀之中,整个阅读小说的过程中都陷入对毫无人性的警察、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不作为的政府的绝望和对广大流民的无奈和同情之中。时刻期待着下一刻也许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好点,他们的生活条件会有所改善。
然而,事实却是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绝望了,每换一个地方他们都没有能够遇到更好一点的人,一直都是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只是更快地花光了从家乡带过来的为数不多的积蓄——居无定所找不到工作。在被迫离开家乡,被迫过上流亡的生活之后,他们注定是被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所抛弃的人。
腐烂的气息弥漫了全国。咖啡在船上当燃料,玉米被人烧来取暖,把土豆大量地抛到河里,岸上还派人看守着,不让饥饿的人前来打捞。把猪宰杀了埋起来让它烂掉,渗入地里。患糙皮病快死掉的孩子们非死不可,因为农场老板得不到橙子的利润。验尸员在验尸证上必须填上“营养不良致死”,因为食物只好任其腐烂,非强制使它腐烂不可。
这个社会上一边是生产过剩导致许多粮食浪费,一边则是因营养不良快要饿死的流民。这也是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发展强大过程中必须为之付出的惨痛代价吧。
人类已被证明具有伟大的心灵和精神——面临失败的勇气,勇敢无畏的精神,宽恕和仁爱之心。
加利福尼亚的冬天漫长的雨季,三十万流民没有工作机会没有温暖的房间,他们的结局将会怎样?虽然注定会是悲惨结局,虽然知道他们的抗争不会很快见效。还是很感谢作者没有将悲剧继续进行下去,不然真的会觉得心脏承受不了。
依我看,凡是我们干的事情,都是以前进为目的的。我的看法就是这样。就连饿肚子——害病,都有意义;有的人尽管死了,剩下的人却更坚强了。总得把眼前的日子过好,一天也不能放松。
虽然注定被国家被社会所遗弃,做为人类,他们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无论面对怎样绝望的处境都会想办法绝地求生。这一代人有着悲惨的经历,他们还是愿意费尽最后一口气争夺属于自己的权益属于下一代人的权益。
还好,他们没有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