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半年多,期间发生了好多事情。
曾坚不可摧的信念里,觉得年轻人应该不怕辛苦、拼命赚钱的思想已经随着心境的变化发生了转变。
估计是,跑了几趟医院,回了几趟家,看着周遭环境的变化,家人渐渐老去,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早已褪去稚嫩的躯壳,长出了坚实的翅膀,我需要开始学着去照顾人了。
这半年来,在工作和生活上,我一路不停思考,不停地去做最好的自己。像鸡汤里的励志人物那样努力,像成功学的方法那样去实践,但最后我发现,毕竟,那是别人的人生,我复制不来。我不想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我想为自己而活。
在离职之际,我写下了这篇文。对于工作,我不去否定什么,也不肯定什么,如果有些观点能让你产生共鸣,希望你也能好好地想一想未来的路。
(一)你选择的工作,后来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对于一个恋家的职场人来说,十一长假可以说是一年时间来最美好的假期。在别人选择旅游的时候,我果断选择提前用几个周末的加班时间累积换一次提前的下班,原因很简单,我不想在车上给祖国妈妈庆生。
虽然每次回家的心境有千万种,原因也千奇百怪。像我这种被小城镇困了20年,一心想挣脱家的牢笼的小笨鸟来说,如果我跟我妈说这次回来主要是办个港澳通行证,或者因为刚好谁的婚礼需要我去捧场,估计我妈杀了我的心都有。不过在当时还沉浸于美好校园时光的我看来,大多的鸡汤和散文都是范矫情病,家的概念哪有书里写得那么深重,有时间就回,没时间便做罢呗。年轻人嘛,就是应该飞出来趁热血方刚好好博一番,这个无论男女,无论资历和起点。
所以,我拼了命考大学,选择了家人们眼中最远最远不过三百公里的城市。
所以,我拼了命来工作,选择了人们口中最赚钱并最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行业。
这个过程以及结果,可以说完全实现了大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所有期待,而且,为此我还不停地将这几年的实习经历和各路的北漂南漂讲述给尚在备考的妹妹们,给他们诠释一个努力追梦的自己并给让他们相信,唯有拼尽全力,才能未来毫不费力。
而所谓的“拼尽全力”,无非是无休止的加班、无休止地头脑风暴、再无休止地争取更多的工作。虽然真正踏入职场才半年时间,但是我感觉我已经就像条快枯萎了的太阳花,对未来的工作已经提不起兴趣。大二那年我在电视台做免费打杂小妹,大三我在媒体公司做廉价劳动力,大四我依旧只能靠着补贴勉强租上广州最城中村的握手楼,如今毕业了以为拿到证书就可以过上一个白领的生活,可惜我还是没勇气在家人的质问中说,没呢,我要明年才转正。
我曾将这事抱怨过给一个朋友,一个在我看来很有主见也同在互联网工作的前辈,我希望他能开导下我,可结果却被当头大骂,他说我目光短浅,不懂得为未来投资,然后搬出像《欢乐颂》里小关一样的励志人物先是多惨,后来多拼多拼当上主管巴拉巴拉……
说真的,在鸡汤泛滥的年代,从拼才华、能力到拼颜值,再到双拼高下,就算我再怎么恨这个功利的世界,最后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为什么同样一份工作,别人这么enjoy,你这么痛苦,是不是不适合,或者可以做出改变去适应?
人们常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遵从内心的选择。和平年代,大家工作的目的纯粹得多,就是混口饭吃,当然升职加薪更好,还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是事实上,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心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大学摸了四年,依旧一脸茫然。
诚然,选择比努力重要,但是在不确定自己现在做的是否和想像中的那份工作是否对等的时候,成长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按照别人给你既定的模式和传输的价值观去走,因为只有你,才懂你自己。
(二)你在拼的是工作,不是生活
有些道理,一定要等到自己去体会了才知道。
比如,做老师这事在我妈嘴里晃荡来晃荡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不管多少次我都狠心拒绝,她还是一见到我便开启洗脑模式:当老师多好,一年可以回家几次,寒暑假有工资,节假日还有补贴……尽管,我知道她的潜台词是:妈需要你的陪伴。
但是,怎么可能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安逸?我当时想,管他呢,拼个几年,等赚了好多好多钱,回家盖楼房买车,到时候多风光。年轻嘛,有舍才有得。
于是,无怨无悔跟着大伙一起加班,从朝九晚五到晚十,一个人从43层的办公大楼走出来的时候,地铁坐不了,公车已停运,更多时候,是在漫漫长路上看着反光镜里滴滴司机的表情一路诚惶诚恐。
于是,有时候被客户的拖拉症和纠结症气得火气冲天的时候,也要在电脑面前佯装淡定,把扣扣里忍不住打出的几串草泥妈改成违心的“不好意思”。后面还要附上真诚笑脸。
于是,在主管面前,能接到的项目不管金额多少统统都揽身上,几个Presentation再逼死强迫症都要改到最好,几张评测的照片拍不好,几条音频上传出现Bug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于是,由于每次都能把工作完成,其他人未完成的工作也要加到我的头上,我熬夜码文,与黑夜作战,早起晚睡,和时间赛跑。在宿舍其他妹子都开始研究护肤保养的时候,我的痘痘在满脸厚厚的油脂层里蓬发而出,蔓延成丛,我的肠胃在一袋又一袋的白色塑料中,起义不断。虽然这一切带来的,是顺利的转正,是累积的加薪,但是当我看到舍友下班可以去英语班练口语,朋友圈里有同学每天都在看书打卡,更有邻居晃荡的门声告诉我又跑了2公里的路回来。说实在的,我羡慕这样松弛有度、有生命气息的生活。
前些天,受朋友推荐,我加了个微信群,叫五点钟打卡俱乐部,俱乐部倡导健康充实的生活,每天5点钟起床就得在微信群里打卡报道,然后通过统计6点前的打卡记录来层层淘汰坚持不了的人。尽管之前看过很多文章都类似说标榜“早起人生”,可是我发现五点钟起床之后,我的精神完全跟不上工作的节奏,由于一天睡眠时间很少,一到9点上班我就困成了狗,过度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也没法让你兼顾更多其他工作以外的事情。
有时候不由得,我想是不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有问题,但只要一到下午六点,四周依旧噼啪响的键盘还是让我不得不去咬牙相信这是成长的节奏。然而,当我看到经理婚期的前一天还埋在文件堆里赶着Email,隔壁组长在电话里头反复搪塞她家宝宝:妈妈晚点再回来,你叫爷爷先带你去玩好吗?还见过同事因为下班时间不定屡次错过约会,最后分了手的。
作为一个新人,在这里呆上一年、两年之后,十有八九他们现在这个样子诠释的就是以后的自己。即便加薪升职,事业上如鱼得水,但日常生活上却一团糟,我问自己,这样低质量的生活真的是我梦寐以求的吗?
特别是,当这次奶奶住院动手术时,我给主管申请请假,虽然她嘴上答应了,可那副表情比拒绝还难看,而且站在沉重的手术门外,还有知情的同事还不停地各种电话短信轰炸,那一刻,把手机砸了的心都有。
朋友说,你回家吧,互联网不适合你,你也不适合广州。
话很伤人,但很多人的想法是变形的。他们总是把“年轻人的拼博”的形态等同于“只有埋头日夜工作”,难道在大城市扎根的姿势就应该如此狼狈,如此励志吗。在中国社会,在这种什么都讲求快的大城市,你一慢,就被人家赶超上了,业绩一降,活活就被很多人甩出几条街,你唯有不停努力,才能活出自己的存在感。可是,你别忘了,一个人想要变好,过上好的生活,工作固然是主菜,但你也不能顾着吃饱就全然无视水果和其他生活的营养啊。
我们公司是做网红经济的,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需要去找一些各个领域出色的辣妈和达人,协商做商务配合。这些宝妈们有做饮食的,艺术的,美妆的等等,他们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我发现,和多金的经理、主管相比,这些宝妈活得纯粹幸福,简单快乐,他们带着娃开分享会,参加线上活动,一边赚钱一边享受生活。
高质量的生活,从来不分地点,不分年龄,重在你过的方式和目标。年轻的时候,我们血气方刚,欣欣向荣,但不意味着可以承受过多的压力和重任,强大到可以托起整片天空。正因为年轻,我们才需要时间、才需要张扬最好的自己。我们需要生活的质感,可它千金不换,我们需要精神的充实,可它必须让时间沉淀。
(三)拼凑生活,规划未来,你想要怎么样的人生?
百度百科里,拼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凑合,一个是不顾一切地奋斗。
前者强调的是分量,后者强调的是形态。如果是我选择,我希望像三毛那样,除了工作,心里还有诗和远方,有赤子之心,还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梦想还得继续实现。
《稻草人手记》里说,为什么无休无尽的工作才被叫做有意义,难道适时的休闲和享乐不是人生另外极重要的一面吗?
熬夜猝死的新浪编辑,做手术过劳死的主任医师,凌晨四点从网易大楼出来的IT男……单身、亲人不在身边、无聊、宿舍环境等都不应该过劳的理由,讲真不顾一切地奋斗真的很累,没有多少人会真的在意你是否熬成一碗鸡汤,一部成功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心疼自己,而不是为了冰冷的KPI死掉全身的热血细胞。
拼凑生活,放眼未来。这个世界有太多比工作还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关心,那些金钱和权势买不回来的东西远比你想象中多得多。
我们每个人不是谁都能活得像马云、乔布斯那样,也不是谁都需要操着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心,我们都是普通人,就请普通地工作、普通地生活。人生苦短,从二十岁开始就飞出家乡的我们,和家人的联络已经只剩下一通电话一个微信了,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理由连这些相处的时间也一并压榨掉。
年轻要拼,不是熬。年轻要拼,不是过劳。只要不堕落,我们每天就都在成长,我只是希望在这个速度和激情上,你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多想想未来在你脑海里的样子,该是怎么样的光景。
毕竟,探索宇宙的真理已经很累,我只是想在一开始做选择的时候,不要偏离终点太远。
尽管未来充满不可知,但是有规划过的未来总会比走一步算一步来得更加坚定和顺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人,现在改变都还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