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阳志平建议可以写作以下类型的卡片,他说这些类型的卡片往往代表着人类知识体系中的精髓:
术语卡:阅读中出现过的学术术语或者作者特定黑话
人名卡:阅读中出现过的人名,以及他的个人简介如何
反常识卡:有什么理论模型/推断证据/故事/行动,挑战了你的既有常识
金句卡:收集性感的句子
行动卡:写下你可以执行的行动
技巧卡:积累你学到的技巧
任意卡:此处自行发挥
在七种卡片中,最重要的是:反常识卡、人名卡和术语卡。
反常识卡是在拓展你的认知边界。人名卡是让你尊重知识源头的创造者。写术语卡时,要尽可能区分演绎数据和原始数据,找到术语的第一个提出者,这能增强你的独立思考能力。
感:
写卡片要求的就是快,就是小,但我发现自己现在写卡片还是显得过于郑重,过于复杂了。
现在的卡片与其说是卡片,更像是短文。
这一点要注意,尽可能简洁、短小,一张卡片只涉及一个点,只解决一个问题。
思:
欢喜定义了六个一级标签:#概念# #人物# #故事# #观点# #方法# #金句#
其中概念可以和术语卡对应,人物可以和人名卡对应,观点可以勉强和反常识卡对应,方法可以和技巧卡对应,金句就是和金句卡对应。故事没有对应的卡片类型,而行动卡和任意卡也没有对应的标签。大致是可以相互对应的。
之所以会有任意卡,是因为阳志平提倡的是好卡片要指明出处,将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区分开,而任意卡主要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其他卡片更侧重于如实呈现,也就是「见」的部分。
这就和「见感思行」的框架有明显区别了。我发现并不是每一种卡片都需要用「见感思行」框架,比如金句卡、故事卡和人物卡,如果只是从收集素材的角度来看,只要有「见」的部分就可以作为一张卡片保存了。
用「见感思行」的框架写卡片,和一般的卡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个框架实际上不仅是用于收集素材,如果只是收集素材,有「见」这个维度就够了,「感」、「思」、「行」三个维度可以让我们将素材与自身关联,深入思考,并且落地执行,这才是「见感思行」框架的价值所在。
行:
目前我是将卡片分为了七个类型:概念卡(是什么)、价值卡(为什么)、技巧卡(怎么做)、观点卡(通常是反常识观点)、案例卡(故事、实验等案例素材)、人物卡(有关人物的简介)和金句卡(触动心灵的句子)。
并不是每种卡片我都会用「见感思行」的框架来写,比如案例卡、人物卡和金句卡,一般我只写「见」的部分,偶尔会补充「感」、「思」、「行」。至于概念卡、价值卡、技巧卡和观点卡,为了消化吸收,我会尽量写「感」、「思」、「行」加以剖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