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困惑
临近新的一年,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年后的变动。
“我已经辞职了,在这里每一天都像温水煮青蛙,我正在丧失对工作的热情”
另一个好友紧接着说,“最近感情很不顺利,经常吵架,想分手了”
忙得不可开交的她也插了一句“这段时间经常加班,身体好像有点吃不消,想着年后要不要办一张健身卡?但又怕自己的热情不超过三分钟”。
......屏幕显示有50条未读信息时。
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几个月过后,我们依旧会没有改变。
我忽然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四周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我们无形中为自己的生活筑起了一座又一座高墙。
大家说的变动,大概几个月前已经讨论过了。
我们好像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游资熟悉的环境里,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得事情,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
这也许是大家所说的舒适圈,我们都误以为是舒服的环境,诱惑着我们滞留原地。
后来才发现,使我们原地踏步的原因,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舒适圈。
它害怕面对未来可能会有不好的结果,它安慰着自己,下一步的决定也许没有现在好。
往往是这种不安的心里指导,导致我们一直无法向前跨出一步。
我们寻求内心安稳,与现实迫使我们不断改变,两者之前产生了矛盾。
最终结果,只是看前者胜还是后者胜,引导着我们接下来该怎么走。
其实真正的人生是从你离开舒适的环境开始的,唯一不变的就是肯定会变。
最近很喜欢看阿雅发起的明星旅行真人秀《奇遇人生》,它给我感受很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很多不同想法。
片头:
当我们凝视世界时,世界也凝视我们
当我们遇见他们时,我们也遇见了自己
只有出发 才是一切的开始。
阿雅在我印象中是台湾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综艺节目的主持人。
而现在的她,在40岁到来时,放弃了原有的资源,像个新人一样重新出发,做起了旅行纪录片。
和何老师阿雅他们一样,有个场景也许我们都很熟悉。
和朋友小聚时,总能产生各种奇妙的想法,例如下次我们可以一起做些什么。
现实是,明天起床后这些想法通常会不翼而飞,一群人中,又有多少人能把那些奇妙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变为现实呢。
而阿雅就是那个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忠于内心,尝试改变一群人中的例外。
她说:“不要让你的预期变成框住你的限定,你是自由的”。
唯其离开了自己圈划的舒适圈,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一点。
结束了实习,换了新工作,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以为自己的不安与焦虑会减弱,但结果并不是,只是暂时隐藏起来了。
新工作有充足的自由时间,朝九晚五,不用加班,环境舒适,看上去似乎没有缺点。
准时下班,在地铁里看着人群匆匆忙忙的,好像这里的忙碌不属于自己。
有一次,地铁里听着隔壁的两个女生谈起:“今天在公司终于完成了手头上的项目,走吧,今晚一起吃饭”。
完成任务,高兴与朋友庆祝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朋友圈,同学们好像都有各忙碌的工作,发了几张加班的图片,竟也让我无比羡慕。
而我暗自的问了自己,上一周你做了什么?
看着手机锤子便签,很久没有列表每天的工作任务了,工作内容似乎不需要被记录了。
因为这份工作,让我感觉到自己不被需要了,好像做的工作可有可无。
每天就在被划好范围的藩篱里,完成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需求。
但在这舒适圈里,最渴望的自我实现需求却看不见摸不着。
就在这百无赖聊的日子过中,我真的想辞职了,却一直犹豫着。
当我向朋友提出想辞职的想法,朋友讶异的看着我说:“为什么呢,这份工作挺舒服的”。
“那下一份工作有计划了吗?”
“暂时还没有,好像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作品,怕找不到更好的下家“。
在怕找不到更好的犹豫中,我又度过了几个月。
我才明白一直没有辞职的原因,是自己内心深处不想去接受未来可能会有更坏的结果。
被藩篱围着,欲望和追求慢慢丢失,只剩下不安与焦虑。
单纯的因为工作的原因必需到场,只是抱着志在参与的心态。
整个活动下来,倒是有些惊讶到我了。
在场的朋友都很激情,彼此之前很乐意交流工作的体验与心得等等。
只有我,安静的坐在一旁静静地听他们讨论。
我没有感到尴尬,反而很认真的倾听他们生活与工作的体验。
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有位朋友分享她裸辞感受和上一份工作给予她的经验。
她的内容没有特别吸引我,但她那种坚定无所畏惧的话语或者说精神吧,给予当时处于迷茫的我,一些动力。
我意识到,一直以为自己的经历很差劲,却不知很多同龄人都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比自己更糟糕的体验。
那一刻,我便知道,是时候辞职了。
暂时的心里安稳,在当下也许很舒心,但很快就会在生活里逐渐显露毒性。
如果加上持续不断的不安与迷茫,真的就能改变一个人。
也许《谁动了我的奶酪》:“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有可能降临,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是真的。
所以当我听到好友们讨论年后的变动时,我很明白,短时间之内我们会没有任何改变。
在寻求改变时,我们会很自然的躲在内心圈划好的舒适圈,变成了不改变才是主导。
与其说是困着自己,不如说[不能接受坏的结果]才是大家的常态。
提交了辞职的OA后,我开始提起了精神。
为了想去自己喜欢的公司,我开始每天限定任务和完成作品。
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学会慢慢解决以前不懂得事情。
就像烧开的水一样,我的舒适圈慢慢沸腾起来,想要冲破局限。
我很快就发现,自己从前的失望与迷茫只是宇宙里的一小颗微尘。
这种自我怀疑的不安情绪,从每天都会出现,到现在只会偶尔出现,我知道我已经进步了。
我还发现,对抗内心舒适圈最好方法,其实就是学会面对失败,提前预想最坏的结果。
因为当你觉得跨不过一座藩篱时,把自己帽子扔过去,你就会跨过去捡了——你就会发现向前是你唯一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