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下的土地
文/黄鑫
壹
我站在月亮底下画国画。
月亮好亮,我就站在故乡的转水桥亭用淡墨和醮墨交替地描绘着。
最先要画下的是远处那一排参差不齐隐隐约约的树影,用极重极深的墨来画出它们浓密的枝叶。
在树下是慢慢绵延过来的阡陌,田里种的是稻谷,在月光下有着一种浅淡而又细致的光泽和稻谷垂腰的笑容。天空飘来一片云,月色和星斗在交相辉映。我能认出来的是太阳星座,特别、特别的亮就在我的前方,在月亮下面闪耀着,天空的颜色透明又洁净,几缕云彩在舞动,亦如这夜里整个田野的气息。
月亮好亮,在我的国画本上反映出一层柔白略带浅黄的光辉来,所有墨韵渗透在精略和精密的线条都因此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站在桥上,慢慢地一笔一笔地画着,心里很安定也很安静,略有着少许的悦愉。
老房子就在十几二十步之外的巷口处,这次返乡就我独行,今夜月光作伴写下一片镜心。
我决定我今天晚上的功课要在月亮底下,让月亮照亮我的心。
邻居的狗过来看一看,知道是我之后也就释然了,在周围巡视了几圈之后,干脆就在我的脚旁躺下睡了下来。我也多了陪伴,也能让我在夜色中壮胆,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肯回家,所以它就一会儿跑回去一会儿又跑过来的,在桥面上和桥的周围不停地拔弄出细细碎碎的声音。
乡间的夜里出奇的安静,邻居们都习惯早睡,偶尔有夜行的乡亲也只是从田野旁边那条小道上远远经过,有时候会咳嗽一声,声音从月色里传过来也变得比较轻柔。
多美的月色啊!满月的光辉浸润着整片土地,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都有了一种在白昼时从来也想象不出的颜色,柔光、阴影、洁白、银灰、朦胧、沉黑、还有莹火虫也在闪烁着。这样美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既不虚幻也非梦境,只是让人多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河洋河的水声轻轻的淅淅沥沥,月光照在河面,云朵在河里游来游去。月光游
在国画本上的画面,待我明天返回画室,再把它画在画布上画出了这种月色之后,恐怕也有一些人会认为我所描绘的是一种虚无的境色。我一面画一面禁不住开心的笑了起来。风自山的那一边吹来,风又从田野那头吹过,见风在竹林间来回穿梭,月亮一直在往上爬,是更高更圆了,整个夜空澄澈无比。
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可以什么也不想如夜一样的安静,只是一笔一笔慢慢地描绘着,在月亮底下,安静地做我自己该做的功课。
贰
我喜欢告诉他们一个故事:
这是我一个画家朋友的故事。我这个朋友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人又认真做事,进了大学以后发愿要沿着东方美术史一路画下来,对每一个画派的观念与技法都了解并且认真研究与实验,再来开创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画出真正扎实的作品。
一年级的时候,他的风景都是沈周的风格,二年级的时候,喜孜孜地向我宣布:“我已经画到石涛了!”然后三年级、四年级,然后教书,然后出国,很多年都杳无音讯,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他终于得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个美术史与美术理论方面的学者型专家。
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来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放弃许多知识才可以的!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它性。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者,而因为要走向极致的节点,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古人的脚步去走,不可以泥古不化,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里走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愿景,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方面。
因为不能墨守陈规不尽相同,所以艺术才会有这么多不同的面貌和流派。像八大山人能够把他的“空间之鸟”打磨得那样静气孤寂,让荷花的线条几乎变成了一种跃动的光与速度。而却要把流动的“河流”停住在一张宣纸上,在点线面里显示出一种厚重的量感来。高挂的太阳和风让你看的眼花,河面的光影世界永远安详平和,而一样的光影在一些画家的笔触里却总是充满了颤栗和不安。
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走到极致的时候,就好像在生命里为我们打开了银河,我们在一条又一条不同的大道上迎着风景之静立,在感动的同时,学会选择我们所要的和我们不得不舍弃。
叁
当然,有些人是例外,就好像在生命里也常有些无法解释的例外一样。在美术史里的中国画,有些例外的艺术家,卷着皮包就像天马行空一般地来去自如,在他们的一生里,几乎就没有所谓“极限与极致”这一件事。像对那个从天文、哲学到诗词、书法、易经等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艺术家,我们该怎么办呢?
也许只能够把他放在一旁,不和他比较了吧?不然,要怎样才能平息我们心中那如火一般燃烧着的羡慕与高兴呢?
肆
我相信艺术家都是些善心的人。因为善心善意,所以别人的长处才会弥漫了自己的心,因为善心,所以才会努力用功,想要达到自己心中给自己拟定的愿景。为善心尚进,所以才会用一生的时光来向自己证明——我也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更好。
不然,美术史里那些伟大的感人的作品是怎样涌现于时代呢,为什么会有人肯把生命里面最精华的时光与力量而付出。
当然,你也可以说,创作的欲望来自人类内心的需求,是一种最原始也最自然的呼唤。但是,在创作的过程里,如果发现有人远远地超过了我们,在那一刹那,像是有火在心里燃烧的那种又痛又惊的感觉,对我们其实是并没有坏处的。
在那此刻,我们才能猛然省悟,猛然发现自己的落后是因为没有尽到全力。把海浪掀激起来的,不就是那种使海洋又痛又惊的疾风吗?
伍
咱们喜欢那些有平常心在安静地埋首努力着的艺术家。
在他们一生的创作过程里,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追寻。一个艺术 家也许可以在艺术技巧和专业方面隐瞒普通的人,但是,他无法欺瞒他自己。因为,不管大众给他的评价是什么,他最后所要面对的最严苛的评判者,其实是他自己。
所以, 当一个艺术家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时候,他的面容自然会平和安详,谈话间的语气也自然地会缓和与从容。每次和他们在一起,我心里都有种羞惭不安的感觉,和这些人相比,我是怎样的无知和急躁啊!
喜欢和他们一起画画,有时候是在一场笔会。有时去小小的画室里,能有着温暖的灯光和尔温馨。有时候是在闹市狭窄巷弄里的一座平房,淳朴古老的地板上隐约看出一些油画颜料留下的色点。
在宋庄这些画室里的艺术家都早已进入中年,却仍然安静地在走着这条从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走了的路,就是坚持着自己努力的方向。我每次走进画室时都会有一种触动和兴奋,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迎接我时的天真可爱的笑容,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脸颊上深深的纹路和落齿顽童,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花白的鬓角和浪漫的的言辞,有时候是因为画室中央那一片春天的风景;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画室里那一种亲切熟悉的气氛,书架上我喜欢的书。混合着画布和亚麻仁油以及颜料的淡淡气味,还有生宣水墨韵染着我的心坎,一幅幅墙上淡雅的画面,还有那些狂草朝我迎来。是啊!就这样在这些熟悉的气氛与气味之间过完我的一生吧。
让我们在红尘中从复杂曲折的世界里脱身,一起把这样的夜晚献给那极明净又极单纯的绘画吧。让我们走入村庄,走进一个圣洁心灵的最深处,在巍巍的高山上,在茂密的翠竹里,在长满节节高的竹笋地寻找各自原来该有的面貌。
在这样一个共聚的夜晚之后,带着画完或者没画完的作品, 带着一颗安静而又微醺的心,我们在星光和月光之下彼此依依不舍轻声道别。然后,再返回闹市的崎岖巷弄里,再开始重新面对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在别人眼中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的异乡人。
如果在我们心里有一片蓝蓝的大海,如果我自己知道我正站在大海中的浪尖,那么,这人世即使是崎岖难行,又能影响了我多少呢?人的自由,在认识了生命和环境的本质之后,原该是无可限量的啊!
在人生的旅途中,探寻自我意味着要接受自己的全部,月光下的美丽它只能让人独行,唯美的月光包括缺点和不足,而不是去掩盖。如果不接受自己的不足,那么他们就会陷入自我否定和负面情绪。这会导致心灵上的困惑和内心的痛苦。
这时候虽然还在做事,但是应该完全抛弃对名利的追求,只在乎这件事情对他人所产生的意义,这幅画的意义何去何从,抱着无所求的心态去做,这才是最好的状态,给自己喜欢的馈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