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读《老子》5
挫锐解纷
【原文】:
道,冲(盅) 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从这一章开始,老子开始小心翼翼地(渊兮似……,湛兮似……)描述道的本性,本质,本原,或者说道的特点,特性,特质。
渊——悠深,宽广,深隧。象一个酒盅形的大容器,象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百宝箱,象一把阿拉丁神灯,轻轻一擦就会满足自然界的所有愿望。
湛——澄明,辽阔,忽隐忽现,神龙见首不见尾。象云雾笼罩下的庐山,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其中。象万里戈壁滩上的海市蜃楼,象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指路塔。
道不可道,强之曰道。道不可述,故而虚,冲,深,远,缥缥缈缈,忽忽悠悠。
这也是老子的可爱之处,他慈祥,睿智,可亲可敬,他不盛气凌人,他不说一不二,他不以祖师爷自居,他不以权威自恋。他不像六小龄童那样因为演了孙猴子就成了《西游记》的代言人,就排斥压迫漫骂其他的《西游记》版本。老子请你坐下来,给你泡上壶茗茶,焚上支檀香,笑容可掬地同你商量——兄弟,道这个东西啊,不好说,说不清,它存在于世界,无处不在,我们都受到它的指导指引,但我们又模模糊糊看不见,看不清,他澄明清静,但因为太澄明清静我们反而更加难以追寻。可是,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但它又是客观的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纠偏拿正,太尖锐了,太偏激了,太激进了,太过头了,它就给我们泼泼冷水,踩踩刹车,磨磨棱角,祛祛火,消消气。太纷乱了,太意气用事了,太气冲霄汉了,太伸胳膊挽袖子大干一场了,太花里胡哨了,太珠光宝气了,太奢縻无度了,它就给我们打打包,压缩压缩,归束归束,整理整理,归归一,返返朴。
他不像孔子,万世之师,一言九鼎,弟子问仁,孔老师毫不含糊,“忠恕而已!”,有气势,有气魄,但也让后人少了些思考和想像,少了些质疑和建议。有时候人这种动物很奇怪,你说的越坚决越果断,他就越相信越盲从,你如果诱导他引导他,让他通过思考和辫别来认识真理,他就越发认定你没有水平,没有见识,没有能力!

有一个笑话。讲一个领导到乡下视察养鸡专业户,他问养鸡人:“养多少鸡啊?每年产多少蛋啊?”,养鸡人不假思索,立马回答:“一千只鸡,三百多万颗蛋!”官员连连说,“好啊,好啊!”。因为养鸡人没停顿,脱口而出,官员也就盲信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每只鸡需要每年产三千颗蛋。其实,在“大跃进”的年代这样的笑话都不是笑话。
这一章,有一个重要的词叫“合光同尘”,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智慧。有纷争,有矛盾,有差距,有异议不要紧,但我们一定能找到共同点和共同利益。1971年中美互动,开始交往,其时,中美之间的矛盾是很尖锐的,甚至是敌对的,尼克松访华面对的国内压力山大。但两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自不待言,当时中国面临苏联沙文大国的压迫也很严重,苏联停止一切对中国的支援,北三省重工业基地面临流产的危险,而且苏联陈兵百万在国界线,虎视耽耽,甚至扬言核战是选项之一。这时候很有点“三国味”了,中美联手,一则缓解美国的压力,二则制横苏联的轻举妄动,让新中国摆脱战争的阴云,三则间接的让美国的小弟们跟风纷纷与中国恢复邦交关系,壮大了我们的队伍,突破了西方和苏联的联合围堵,成功实现了突围,也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合光同尘”,用现在的外交语言就是“搁置争议,寻求利益最大化”。“合光同尘”也是“韬光养晦”的先决条件,先把五言六色的光合成太阳光,成为一个基本色,一个主流色,再按自己的实力去确定发光的强度和量度,当我们处于弱势,不妨先夹夹尾巴,先避避风头,先到荫凉处凉快凉快,充充电,养养神。《易经》的乾卦里也有形象的描述,“初九,潜龙勿用”,“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没有必要的养精蓄锐,盲目出击,则获咎无疑,也不可能实现一飞冲天。
解纷挫锐的说法也值得我们思考。太尖锐了,太锋芒毕露了,对手的防范措施就有充足的时间,你的攻击有可能变成对方的反攻击。另外,太尖锐了,你自己就不好隐藏,就不容易实现狮子捕食般的闪电一击,你拿一把菜刀在人烟稠密处舞舞扎扎,不仅你要寻的仇人早已隐藏不露,旁边的众人也做鸟兽散了,最终的结果是你不仅达不到报复的目的,而且会以妨害公共安全罪而身陷囹圄。
乱糟糟一团麻线摆在你面前,你得有耐心,有定力,用抽丝剥茧的细功夫去整理它,归顺它,化解它。别动不动就剪刀水果刀切菜刀一齐招呼,那样会越搞越乱,越发理不出头绪来。原来农村的妇女纳鞋底就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先把一团乱麻找出头绪,一丝一线的理顺好,再搓成麻绳,穿上针,用锥子在又厚又硬的千层底上扎上小孔,再用麻线穿针引线,如此反复上几千次才纳好一只鞋底,做出的鞋才牢固结实,俗称“踢死牛”。
挫锐解纷也好,和光同尘也好,都是道的功能和功用,是“渊”和“湛”特质的实际运用,也是“道”的宏观上的属性。
最后,老子感而慨之:“道啊,你从哪儿来啊,你是如何诞生的啊,我知不道啊,我只知道你比上帝,比天皇,比女蜗,比造物主还早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