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我有个亲戚,和我一样年龄,高中没有读就开始工作谈恋爱,我读大学的时候她就怀着孩子结婚了。去年,我开咖啡馆的时候,她来照顾我生意,向我提起她和丈夫的关系,对于婚姻我没有发言权,我送她一本书盖瑞·查普曼写的《爱的五种语言》,说你回去翻翻,里面很多内容不错,可以让你们重新找回恋爱的感觉。她一脸别扭的样子说,我如果拿回我们那里去看,他们肯定要笑话我假正经。我说谁要笑话你,她说家人啊,还有那些邻居些。
我竟一时无语,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来,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阅读,还嘲笑读书的人?
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我喜欢看书,经常拿着零花钱买书回家看,如饥似渴的透过书籍去窥探外面的世界,父亲也是一脸嫌弃的样子,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看了你能马上写出文章来赚钱啊。那个时候小,不知道怎么反驳他,只得哼哼两声,继续埋身书海的世界。如果能穿越时空,我真的很想回到那个时候的自己身边,低下头给她一个么么哒。我很感激幼时的自己,在最亲的家人的打击下,依然没有放弃阅读。
阅读之美妙在于身居斗室而让灵魂获得无限自由。
曹文轩是一位文笔很好的作家,他说: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可怜的生活圈栏,而进入—个无边疆域。明明就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不阅读,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苟且,局限于生活圈栏。而阅读的人生,即使身居斗室,也能看到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史、坊间情趣,可是我觉得,这些词都太小了,我们大可以再仔细想想,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看到什么?
阅读,与广袤星空遇见远远不够,我们还能从阅读中看到:异域风情、浩瀚星空、自然规律、人类智慧的结晶、穿越时间空间的丰功伟业、历史人物,而这些,不仅仅限于人、事、物、地、景、情、道……
正如林语堂所说: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
所以,我能想到的是,相比于不喜欢阅读的人,喜欢阅读的人,他们不被身心所局限于斗室,而让自己的灵魂翱翔于九天之上,纵览千古风流人物,横看江河岁月万万里,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身心灵获得俗世里的片刻自由,而这片刻,已是永恒……
阅读之意义在于修身立业,成为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人。
曾经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孔乙己》,孔乙己就是一个读书人啊,他实在是穷,偷别人的书,被抓住了,他就说,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那叫窃。那同样读书,孔乙己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吗?
阅读,成为有品行的人所以,我们说阅读,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修身养性,也就是通过阅读别人的经验故事,历史风云人物的处世规范,去反省自己的过失和不当之处,从而修缮自己的行为品行,而通过阅读做到修身养性的人,我最佩服的是曾国藩了,佩服他对付自己身上缺点的那股狠劲。
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一是进德,可以帮助人树立人生信仰,他处逆境不惊就因为有强大的儒学信仰,培养就得靠读书,人生观价值观就得靠读书;二是要在社会立足,要有特长有专业,得靠读书,才能形成立足根本。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他的一生,也在践行这句话,他从29岁开始写日记,终其一生,一直到死基本上没断过。死前一天还坚持在写,眼瞎一只还坚持写。后来手抖得握不住笔,还坚持写。日记的主要内容就是自我反省。
自律、自省、自我,使他从平凡走向成功。学习曾国藩就要明白人生的三重境界,一是自立,年青时要完成,树立价值观,这是青年时该完成的。立志“不为圣贤,便是禽兽”,真狠!二是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不是一句“我能”就能包打天下的。在阅历丰富后,能自控的能力。三是自省。能达到这个层次,人生会真正做到生生不息,永不止步。顺与逆都能清醒,不会得意忘形。
曾国藩阅读,并教育子女孙辈不断修身养性,而我们如果阅读曾国藩,不仅要学习他修身养性,更是要在小事上面做出来。这才是阅读的意义。
阅读的快乐在于开启我们的心智,让我们的思维模式从一元,拓展到了多元,让我们眼中的世界更精彩,让我们活得也更精彩。
我们常常说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东方,注重辩证思维,直觉思维,而西方,注重逻辑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看出来每个国家的人,每个民族的人,那不阅读的人,或者阅读量过于狭窄的人,他们与阅读者的不同又在哪里呢?
阅读,启发心智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面说过,单一思维方式的人,就像是手里拿着一个锤子,他看到什么,都是钉子。
举个例子,网上有个段子,说某一天误加入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 或砸死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 。这时我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然后这人就被踢出群了 。
大家觉得这个群里面的博士犯了一个什么错?这个博士群里面反映的情况,就是用单一的思维方式去套用一个问题,导致于思维狭窄,而忽略了最正常落雨的情况。
TED有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演讲,题目叫做《不读书的人到底输掉了什么》,一名英国哲学教师迈克尔·桑德尔女士突然有一天发现,她的书架上面的书籍只有欧洲作者写的书籍,她感觉一阵惊恐,她一直活在几乎同质化的思维方式里面,于是他在微博上面发起了一个活动,希望不同国籍的人邮寄关于当地文化或故事的书籍给她,这个活动得到了非常多全球各地的作家,翻译家的支持,人们纷纷邮寄翻译成英文的关于异国文化风俗信仰的书籍给她阅读,她有什么样的感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视频来了解下:
那一年的阅读,打开了她的视野,书籍可以让人放松,并且走入其他人的思维模式里面,你可以透过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当然,不同文化价值的内容会让你觉得冲突并且不舒服,但是也非常有启发性,与这些不熟悉的思维作斗争,会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清晰,但是也会暴露出来你曾经看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的盲区,单一的英文国家的书籍会让你错失世界上很多精彩。
一本有一本的书籍,让她了解到我们所居住的星球是那么富饶、多样和复杂,仿佛那些书籍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书籍的力量可以跨越政治、地域、文化,社会上的界限,而将我们联系起来,也证明了人们团结一致工作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我们的思想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
阅读的终极价值在于,致良知,让我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当我们思维的框架被打开了,心智得以开启和提升,思考的角度变得丰富多彩,而如果只是思考而不行动的话,就难以实现真正的改变,所以,阅读的第四个意义在于,阅读,让我们成为越来越完善的人。
阅读,致良知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寻找一种学说,来证明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龙场悟道后,他提出了心学,其中“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观点,也为当今很多人所熟知。他认为,“致良知”就是,通过实践的修行和时间的砥砺,不断地把自己修养成一个心地善良,言行合乎伦理道德,并一定程度富有“敬天爱人,自利利他”的敬畏、怜悯和博爱之心的人。
阅读,是成为完善的人的第一步,但是绝对不是最后一步,阅读的最后的意义也在于,通过书中所学,不断实践修行,成为一个心地善良,有敬畏、怜悯、博爱之心的人。
阅读,可以让我们拓认知,达修身,启心智,致良知。
所以,我实在想象不出来,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阅读。
网友评论
读者,多少还是对阅读感兴趣
其实起这个标题,还挺期待有人能告诉说,阅读就是不好,我就是不喜欢阅读,他的理由有哪些等等等等
1.阅读之美妙在于身居斗室而让灵魂获得无限自由。真正开始阅读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对小语这段话深有体会,因为阅读,接触到不一样的人的世界和思维,你在吸取的过程中自然会不断打开自己的格局,不在陷于眼前的琐事和得失。也痛惜自己错过了多少年的成长!
感叹羡慕小语大智慧,年幼时就喜欢阅读,这是有了多少年的修行🤔!
2.单一思维方式的人,就像是手里拿着一个锤子,他看到什么,都是钉子。就像我们常提到的成功路径依赖,没有分析和思考,没有真正跳出自己的框架分析自己真正的能力和事情成功的原因,才会看到什么都是钉子。
文章非常精彩,谢谢小语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