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子列传

曾子列传

作者: SweetSnoWman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23:04 被阅读0次

我认为曾子是颜回之后最多继承孔子思想的人,作为孔门四圣之一的他,在孔子儒家的思想上加了自己的见解并将其做成《大学》,如果没有对于孔子的思想有一定程度领悟的话自己绝对是不可能将自己改进后的想法写成一大本书的,所以仅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确定曾子的实力不俗。

曾子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鲁钝,我对于鲁迅的看法就是他不会过于的去偏向感性,会非常的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并且不会有一些歪心眼。不歪心眼的这个特点也和子路非常的相似,他们两人同样是因为生命的本源之力所导致的这样的性格。

是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子思托付于曾参。鲁钝就是为什么夫子在临终的时候没有将他的孙子托付给其他人,而是选择了这个看起来有点迟钝的曾参,在别人看来是缺点,而在复制看来,也许恰恰就是这个人散发出来的优点,而且这种优点是别人无法模仿,无法达到的。既然老师托付给他了这项任务,那么他一定会非常的专注并且认真的达成。通过后来的孟思学派我们知道曾参对于教育孔子的孙子专注的态度,他甚至让孔子的孙子创建出了一个学派。

公元前476年(鲁哀公十九年)曾参三十岁。三年守墓过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这样做不可。老师的德行像长江的水洗过,像秋天的阳光晒过,清净洁白,无以复加,怎么只求面貌像似呢?”这一则之中就能充分体现出曾子的鲁钝,大家也不傻,当然都知道这人是外貌像孔子但绝对没有孔子内心的精神世界。但是曾子却没有意识到大家这样做的用意,就是为孔门弟子来找一个托付与安全感。就是因为这种鲁钝才能让曾子始终保持着理性的态度而不会去向子夏,子游,子张,他们这样偏向感性。偏向理性或者感性并不一定就决定了一个人思想的高低,我们仅仅可以从这里看出一个人思考方式与内涵。

公元前456年(鲁悼公十一年),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有些人认为这一则里面体现出曾子并没有真正领悟到儒家的内涵,对于这种想法,我感到非常的激动,因为并不一定是要入仕才能够将仁心外推,也可以通过我们喜欢的方式,比如说曾子就喜欢通过教书来将自己的仁心外推。而曾子之所以不想去入仕,就是因为他的鲁钝之心。他是没有一个公立之心的,他对什么感兴趣才会去做什么。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曾子改进孔子思想的《大学》仲 尼 居 ,曾 子 侍 。子 曰 . 先 王 有 至 德 要 道 . 以 顺 天 下 . 民 用 和 睦 . 上 下 无 怨 . 汝 知 之 乎 . 曾 子 避 席 曰 . 参 不 敏 . 何 足 以 知 之 . 子 曰 . 夫 孝 . 德 之 本 也 . 教 之 所 由 生 也 . 复 坐 . 吾 语 汝 . 身 体 发 肤 . 受 之 父 母 . 不 敢 毁 伤 孝 之 始 也 . 立 身 行 道 . 扬 名 于 后 世 . 以 显 父 母 . 孝 之 终 也 . 夫 孝 . 始 于 事 亲 . 中 于 事 君 . 终 于 立 身 . 大 雅 云 . 无 念 尔 祖 . 聿 修 厥 德 .孔子认为的孝就是以礼向父母推,而种子在这个思想上又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孝不仅要守礼法,而且要守仁心。我认为这样就更加接近了孔子所想要的一种状态,就是更注重仁心的这种状态,也不是仅仅沉浸于人心而不外推。这就是曾子的厉害之处,基于自己的仁心而不断的改进自己所接受的思想。

相关文章

  • 曾子列传

    我认为曾子是颜回之后最多继承孔子思想的人,作为孔门四圣之一的他,在孔子儒家的思想上加了自己的见解并将其做成《大学》...

  • 仲尼弟子列传(曾子篇)

    曾子是曾点的儿子,而曾点同样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出生在一个临近没落贵族的家庭里,而这家庭里仍保持着诗书礼乐文化...

  • 论语新视界007|今天上班认真干活了吗?

    曾子的言论被列在了《论语》第一篇《学而》的第四章。 曾子是谁?为什么他的言论这么重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 第9季 第1周 270 中和道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八风不动之

    [Step1] 选摘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

  • 曾子杀人

    读《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才知道,“三人成虎”的故事在战国时期并非只有魏国有,秦国也有,不过秦国的故事叫“曾子杀人...

  • 曾子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与父亲曾点(曾皙)同师孔子。 编《论语》、...

  • 曾子

    曾点,晰,小孔子六岁。宗圣曾参父,孔子三十多岁第一批弟子。性格狂放不羁。有鲁之狂士之称。教子严。 曾参除草除掉幼苗...

  • 普洱

    2018年 10.18李广利列传 11.1李广列传 11.15李广列传(二) 11.30李广列传(三) 12.13...

  •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

  • 大学——曾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子列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yx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