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

作者: 李小洒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09:06 被阅读0次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出自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

          去年我的宝宝出生了,虽然已在教育的边缘游走多年,真的有一张白纸铺在自己面前的时候,还是战战兢兢,深怕自己一不小心,白纸上多了本不该存在的墨点。

          我的父母把我和弟弟两个孩子拉扯大,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不太谈教育的。父亲寡言,遇到事情心里着急上火,内心波涛汹涌,可是话到嘴边,也许只是吓唬和威吓,如此另类的“言不由衷”。母亲秉持天性教育,每日谨慎持家,把我们喂饱穿暖,强调快乐成长,于是也并不言传。没有谆谆教诲,父母用他们自己完成“身教”。我们那一辈人,很多都是这样野蛮生长起来的。教育看似从不存在,却无不存在。这是最朴素的教育观。

          其实所谓教育,很少是在课堂上发生的。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内心里会把它贴上“知识”的标签。但是真正的内心的撼动,很多时候都发生在课堂以外。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其中的“我师”,甚至并不一定是个人。小时候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看一个下午,甚至用口水去阻截蚂蚁的去路,给它们制造大大小小的麻烦。然后你发现,其实生命不屈,不管遇到什么,蚂蚁总能找到出口。这出口,就是生命蓬勃起来的地方。

          小时候,家里有菜园子,我自己有一小块地,用来培育植物,体验当一个园丁的快乐。我最喜欢一种花,从随便一支上掐一截,插到土里,两三天的功夫,就能发现它活下来了,成为一个新的生命。反而是养一颗仙人球,我从母亲的大仙人球上移下来,栽到小盆里,每日勤勉浇水,反而害它根须腐烂。后来有了一些朋友,发现人也是这样的。有的人随性洒脱,像那到处生根的花,走到哪里笑到哪里;有的人内心敏感纤细,像水培植物,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小心;有的人坚韧粗狂,像仙人球,给它过多照顾,反而剥夺了他的自在悠然。

          但是人这一生,能遇到好的园丁并不容易。我们终此一生,可能遇到的都是“一事之师”,但学生和教师身份的置换,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区分,也许并没那么了然。我更愿意相信,对于一个心智发展成熟的个体,无处不是受教育的场景,也即,无处不是成长发生的地方。我们和植物不一样之处,可能在于我们有更多的主动性。教学相长,甚至,教即是学。

          迈入婚姻已有岁半,进入新的关系,能学到的东西更多,也总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先生沉稳,相较于我的敏感脆弱,他显得强壮很多。处理事情也更沉得住气。有人说夫妻相是因为相处时间久了,吃的一样,想的一样,于是分子结构也相似,就会越长越像。我想可能是双方磨合,我们再抵触被改变,也会慢慢朝着中间点迈进,从黑与白的两端过渡到灰色地带,然后趋同。这是另外的教育了。

          所以对于宝宝,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整合自己的内心,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起码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底线,然后从健康的自我出发,再去想“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情。也许到最后,我们才是那棵被摇动的树,那朵被推动的云,那个被唤醒的灵魂。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里面与外面”,联结内部自我与外部世界,野蛮生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bf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