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爱心树的读书分享第12期,本期的主题是:用回馈倾向建设美好生活。主题内容来自我读《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的收获与感悟。
你知道人际关系黄金法则吗?就是你希望让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先怎样待别人。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来的。你知道这个黄金法则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吗?
悄悄告诉你,我在《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中找到了这个黄金法则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查理.芒格在其人类误判心理学中提出了25种对人类生活影响重大的心理倾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回馈倾向。回馈倾向指的是人类身上有以德报德、以牙还牙的心理倾向,就是你对我好,我也选择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绝对不会善待你。
我国古代仁人志士也曾提出相同的看法,比如,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墨子也曾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民间也有”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毁我一粟,我夺人三斗“的说法,说的都是相同的道理。
这种回馈倾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体验到:别人对我们微笑,我们往往也因此心情大好,回报以微笑。而别人和我们过不去的时候,我们也会选择和他过不去。
如果我们好好地体验自己的这种选择,以己推人,就不难理解埃利斯所提出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了。进而能领悟到,人际关系的好或者坏、建设或者破坏,我们其实是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的。
对此,你是不是感到很欣慰?你是不是立刻想到要用这种回馈倾向做更多的建设性的工作、创造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呢?
比如,在和爱人的沟通中,你是不是可以培养一种主动积极回应的沟通方式呢?想要微笑,就先展现微笑;想要拥抱,就先给对方拥抱;想要对方听你倾诉,就先学会倾听对方;想要对方体谅你,就先去体谅对方。
在家庭教育中,你能不能多去理解和支持孩子,对孩子温柔以待呢?孩子是在模仿中长大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因此回馈得更纯粹,也回馈得更广泛。你对孩子温柔,孩子就会回馈温柔,不仅回馈给你,还可能回馈给身边更多的人;你给孩子以理解和支持,孩子会让你更省心,将来进入社会也会更负责;你给孩子以信任,孩子不仅信任你,也从中学会了信任自己,以及其他人。
在单位,你要想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要得到重用,必须先了解并满足组织的需要......
推而广之,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回馈倾向,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理解了回馈倾向,我们可以用它做建设性的工作,而尽量避免破坏性的行为。同时还要注意,我们不能期待回馈,不能预定回馈。别人的回馈可能暂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时我们不能着急,也不能抱怨,不能立即转向负向回馈,而是应该好好地观察和反思,找到更好的引发正向反馈的方法。
这时,我们可以想一下飞轮效应,用飞轮效应支持自己的建设性活动。飞轮要转起来,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每转一圈都会形成其自身的势能,直至最后你无需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而且不停地转动。
所以,用回馈倾向去建设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自己主动付出努力,持续积极推动,直至最后像飞轮一样形成自身的势能。你可以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反思并调整,不断学习运用人类的回馈倾向,做更多建设性的工作,实现你想要的美好生活。行动起来吧!
希望本期分享对你的生活有帮助,能助力你创造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心树A"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