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地上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
从《西游记》开始,到《大话西游》、《大圣归来》,再到今天的《悟空传》,西游的故事被演绎了很多遍,却依然刺激着无数人的泪腺。究其原因,大概是反叛者那颗永不退缩的心脏,它在不断被规驯的驱壳之下仍然活蹦乱跳,苟且偷生。
我不愿意看到一个终成斗战胜佛四大皆空的猴子,不愿看到牵起白马缰绳唯师傅是从的大师兄。那个为救紫霞被迫戴上枷锁而丧失自我的至尊宝,光彩四射,却在发自天然的人性里、在他自己的回忆中活得像条狗。我喜欢贼心不死的东西,那让人感受到生命。我喜欢《悟空传》,喜欢他登上天庭告诉众神自己的名字,有勇气让它响彻偌大的庙宇。一万年,不止是“我爱你”之后一个“爱的期限”,今已变作对自我存在这一事实的坚守。喊出自己是谁的举动,不是要在天上求得身份的合法性,而是要挑战本不可违的命运。人在所有规范等级制度以外,要自赋一个合理的位置,而不是一味求得他者的认同。因此,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三个字,只有他自己能喊,任何神仙若代替他宣布登场,都失了意义。
孙悟空是懂得了“空”、看透虚妄的本质,却仍能背负着虚妄,继续寻找自我的英雄。且不止他,她,也是。
阿紫与紫霞两个人物间本没什么联系,但二者在姓名上、性格上,以及身体中仙班的血缘上却很相似。这或许是作者无意为之,但却将这一女性形象不断深化,赋予她为了爱情以一人之躯碰撞无边法网的勇气,前后对照,做了历史话语的呼应。女人的形象不断被叠加、丰富。不同的是,阿紫开始成为比紫霞更独立也更具自我的形象,她本不是佛祖坐下的灯芯(别人的工具),也不需要通过成为牛魔王还是谁的小妾来找到归属,更不需孙悟空抛开万难的吐血拯救。阿紫的力量在于,她反倒能接过孙悟空未完成的理想,拿起武器,去挑战面前本由男权构筑而起的权力系统。天尊(具体称呼忘了)虽是女性,却依然巩固着旧有的禁锢,维护着原本的价值观,所代表的无异于比男性更直男的力量,最终她把权杖交到杨戬手上的行为,也自证其思维的奴化,电影的最后她失败了,但那政治性的场域和观念是不死的。然而,当阿紫身亡的那一刻,她却是自由的。
《悟空传》里,阿紫不再是孙悟空的附属品,而是新加入挑战行列的个体。你会发现在完成反叛者使命的道路上,不仅仅有“他”的影子,除了卷帘、天蓬、二郎神和那猴子之外,她不光因为爱情献身,而是天然向往着花果山的晚霞,天生厌恶着天命运作的轨迹。这个女人没有任何外界的帮助,单打独斗破坏天机仪的行为,不可小觑,也触目惊心。
“她”不是必须出嫁的附庸物,不是梦想白马王子踏着七彩祥云来救自己的白日梦者,她是能自救,也能叛逆的使命担负者之一。只是,最终的结局令人遗憾,这般明白自由的女子最终不是败于男人之手,而是被同样的女性——男权坚定不移的维护者,她的母亲杀死。我不觉得自己在这里做过度解读,试想身边所有倡导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为妇之道的女性,便可知阿紫的死因,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万众瞩目的盖世英雄,既然为了汇入众生为了苍天大爱抛却自己,便不可能踏着七彩祥云来接你,他忘却自己,也忘却你的牺牲与爱。紫霞猜中了开头,猜不中这结局,她不知道至尊宝披上战衣的那一刻,已不再是独立的个体。你不愿沦为佛祖坐下的灯芯,毅然出逃,就不该寻找他人成为依靠,而要成为自己的归宿。
回到孙悟空本人,可发现西游的轨迹在《悟空传》内也有了小小偏差,来自天的头箍最终没有戴在孙悟空的头上,而是成为个人记忆与情爱的负担,化作金箍棒上一片华彩。不论是天蓬、卷帘、阿紫、猴子还是最后成为天命法制代言人的杨戬,他们行为的动机,并不是忘怀私欲后大彻大悟为万物苍生的透彻,而是源于自己,源于真实的发自本我的爱。这大概是能让人在今天能看得到希望的所在,是撕开舍小家为大家的虚伪口号,赤裸裸的真相。谁说英雄,就必须忘了自己,抛下一切?丢弃个人记忆的人,是没有自己面孔的假人,是高高在上却无比抽象如空气一样落不到地上的概念而已。
毁你花果山,诛你不死心,天说,这就是你的命,但那又如何?“若天压我,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便踏碎那地。”战火纷飞的世界也好,醉生梦死的世界也好,我们无可避免,接受现实的奴役,接受体制的规驯,但没有一个时代不需要洞察虚无的清醒者,没有一个时代不需要那种背负虚妄走向“正确”反面的英雄。很多人说,今天的叛逆不过是青春期过剩的精力,你个人的声嘶力竭造不成天地间任何的回响,所以他们用“幼稚”、“天真”这样的字眼灌注到所有与大众相反的人身上,用白眼和笑声讽刺没有结果的自由,他告诉你,“认真你就输了”,他说“叫爸爸”……他甚至说,“千万别把我当人”。所有目标在充斥声色犬马的年代丧失原本的价值,因为怕输,怕换不来结果,我们甘愿迷失自己,解构一切。你选择服从,在这世间过得十分滋润,却遗忘本性、丧失信仰,不再寻求存在的意义。虚无,大概是真相,也大概能用以概括人群里每一张脸孔心灵深处的全部含义。
虚无之外,万物徒然,不如做一条汇入水沟,跻身鱼群顺流而下的咸鱼。自此之后,再分不清死亡与存活的边界。太孤注一掷的人,必然自私,也必然在利己的心脏里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西游的意义,在于代代相袭,永不覆灭的批判性、反叛性。不是呐喊无人听见,就可以沉默。众人不是神,不是妖,或许只是一个孤独的魂魄,偶尔想起来了,才会说一句无人理会的真话,“但只要他说出来了,不知怎的,连续性就没有打断。不是由于你的话有人听到了,而是由于你保持清醒的理智,你就继承了人类的传统。”(1984片段)
电影的最后,孙悟空带领所有不服天命的人,继续走在战斗的路上,不受安抚、不循“正确”,是他们求得自我价值和定位的方式。没有明确的结局和最终的胜利,便是最好的结局。因为,一旦他胜利,就可能在重建的秩序里重蹈旧辙,成为被挑战的对象。如此,价值就被抵消了。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战斗是必须的,不过在抗拒行为的背后,观念虽然相反,反叛者采用的依然是如天庭一般残忍、强制的方式,这或许是英雄的美,也是英雄的无奈了。孙悟空透彻权力背后空虚的真相,背负虚妄前行,却还在探索虚妄以后,皈依于何处的过程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