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婴童医话(六百三十三)

婴童医话(六百三十三)

作者: 妙手柯楠 | 来源:发表于2022-11-02 06:43 被阅读0次
探天地清浊之源,察阴阳顺逆之机。

水泻谓之洞泄,乃阴阳不顺,水谷不分,泻黄水而小便少,番次密而无度。是夏秋之际,昼则解衣取凉,夜则失盖感冷,冷热相激,清浊浑乱;或因母自热中来,乳有热气,遂以哺之,令儿脾胃不和,水谷交杂而下。

积泻,脾气虚弱,乳食入胃,不能运化,积滞日久,再为冷食所伤,传之大肠,遂成泄泻,留连不止,诸药不效。盖以积在脾胃,积既未除,何由得瘉?宜先去积,后止泻,泻止实脾,则病除矣。

惊泻,粪青如苔,稠若胶黏,不可便止,但镇心抑肝,和脾胃,消乳食,斯为治法。

相关文章

  • 婴童医话(六百三十三)

    水泻谓之洞泄,乃阴阳不顺,水谷不分,泻黄水而小便少,番次密而无度。是夏秋之际,昼则解衣取凉,夜则失盖感冷,冷热相激...

  • 婴童医话(七十)

    婴幼儿入夜啼哭,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白天却能安睡,此病为夜啼。因急腹症或饥、渴、热、湿、痒等原...

  • 婴童医话(五十)

    乳蛾为病,无论是风热外邪,还是胃火炽盛、肺肾阴虚,均与身热之毒壅聚咽喉有关。 风火侵袭,胃火积盛,致火热内盛属阳证...

  • 婴童医话(一百零六)

    惊者惊吓也,由小儿先有内伤复来外感,肺窍痰迷,心无所主,一着惊而即发也。 肺主皮毛,皮毛为贼邪入内之门户,风、寒、...

  • 婴童医话(六十)

    小儿呕吐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古人谓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外感、内伤、惊吓及其他脏腑...

  • 婴童医话(八十)

    哭必有缘,闹必有故。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哭闹的,哭闹的原因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种生理要求引起的生理性哭闹,是无...

  • 婴童医话(九十)

    夫胎毒者,乃自胎中受母热血。故热盛生痰,痰盛生风,风盛则口禁唇撮,胸腹胀满,咽喉不利,乳食不进。初起则啼哭不已,病...

  • 婴童医话(四百五十)

    古代医家认为癫、痫证名称虽异,其实为一,年长者为癫,年幼者为痫。 督之为病,脊强而厥。长强穴,为脑瘫五软、五硬及痫...

  • 婴童医话(四百零三)

    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为足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又为大肠经的募穴,穴居脐旁,有斡旋上下、职司升降、理气导滞、通达肠腑之...

  • 婴童医话(四百零五)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三阴交为足太阴之本穴,又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交会之穴,具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婴童医话(六百三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md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