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孔乙己的茴香豆

孔乙己的茴香豆

作者: 乡间的二月兰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22:23 被阅读0次

先生去绍兴出差,带回一样富有乡土气息的特产,茴香豆,让我想起孔乙己。

在鲁镇的咸亨酒店,“上大人孔乙己”总是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先说茴香豆,再说酒。

茴香豆是以干蚕豆作原料,加入茴香等作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因了鲁迅先生的小说而出名。

蚕豆又名南豆、胡豆、竖豆、佛豆、罗汉豆、兰花豆,而在我的家乡,称之为大豆,后来才知道,大豆其实是黄豆。

我小时候,家里也时兴种蚕豆,往往不作为主作物,仅沿着田垄的边缘种一圈。四五月份,蚕豆花开,带紫纹的白色花篱将田垄围起来,为满眼绿色的乡野添了一抹亮丽。那时的蚕豆以煮食为主,带着豆荚洗净倒入大锅中,一个小时后香味便溢满整个院子。剥开豆荚,去掉青绿色豆子外面的白皮儿,放进嘴里,酥软滑糯,满口生香。采摘蚕豆,眼巴巴等着出锅,然后和家人围坐电视边大快朵颐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图片来自网络

而皱皱缩缩的茴香豆吃起来,有点干、硬,嚼劲很大,大概失了本味。

父亲好酒,一年四季,不论寒暑,日日二两,就着花生米、一碟小菜或猪头肉。夏天再加一瓶冰凉井水中浸过的啤酒。老家的啤酒,据说很养生。于他,喝酒就如喝水一般自然,你觉得辛辣吗?他觉得甘甜。

而孔乙己饮酒,大约有着借酒浇愁的意味。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穿着长衫而落魄的孔乙己,因着经济地位低下,只能站着喝酒,时而捏两个茴香豆。他的生活像是一个笑话(“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鲁迅先生以看似轻描淡写的笔触,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漠,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时下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大概不会再有人去“窃书”。若真有“窃书”的精神,倒是值得庆幸的。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中他本人最喜爱的一篇,其委婉精妙,得慢慢咂摸。

相关文章

  • 绍兴小吃与名人

    到绍兴,吃茴香豆是少不了的。 第一次到绍兴,是因为想看看鲁迅的家乡。 孔乙己的黄酒,孔乙己的茴香豆,我以为绍兴,只...

  • 诗意的茴香豆

    孔乙己的茴香豆 《孔乙已》,有一句话贯穿全篇。这句话是,“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出场时,喊“温两...

  • 读孔乙己有感

    我觉得孔乙己是有真才实学的,否则他不会不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 孔乙己是善良的,否则他不会把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 孔乙己,这个冬天你还好吗

    孔乙己——《孔乙己》 孔乙己: 你好!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咸亨酒店专门给顾客温酒的那个小伙计,你还教过我写茴香豆的...

  • 孔乙己的茴香豆

    先生去绍兴出差,带回一样富有乡土气息的特产,茴香豆,让我想起孔乙己。 在鲁镇的咸亨酒店,“上大人孔乙己”总是 “温...

  • 兰 花 豆

    瞧瞧眼前的“兰花豆”,脑子里闪现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的“茴香豆!” 有得考证“茴香豆”与“兰花豆”,或者我儿时...

  • optional的九种拆包方式,你知道几种?

    中国的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九种写法,一位老外知道optional的九种拆包方法,看看你了解几种,哈哈。 茴香豆 VS...

  • 不同时期不同感想

    记得初次读《孔乙己》还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当时只觉得孔乙己比较可怜,比较迂腐,就像教小伙计写茴香豆的“茴”字...

  • 鲁迅《孔乙己》

    小学时老师讲孔乙己,只依稀记得孔乙己在桌上排出九文大钱买酒和茴香豆,老师说这个排字表现出孔乙己想表现出自己阔绰(或...

  • 原来,民国时有钱人都在喝黄酒

    不少北方人知道黄酒,大抵源自鲁迅那篇叫做《孔乙己》的小说。小说里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要温两碗酒、一碟茴香豆”的情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乙己的茴香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no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