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
在路上 —— 读《羊道:春牧场》有感

在路上 —— 读《羊道:春牧场》有感

作者: 留小馆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21:45 被阅读0次

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

第一次听说李娟和她的作品,是在好几年以前了。当时只粗略地了解到她是出生、成长于新疆的四川妹子,因描写阿勒泰地区的生活而深受读者喜爱。心里想,一定要读读她写的书。因为,同样作为四川人的我,曾对新疆有过深切的着迷。

但一直到今年9月,才入手了她的《羊道:春牧场》。喜欢。应该说是惊喜。一本书,如同一个人,冥冥之中感觉终会在某个时刻与之相遇。然后开启一场短暂倾心的相处。再至告别,回味无穷。

《羊道》三部曲记录了李娟进入哈萨克普通牧民家庭的纪实生活: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她跟随他们一同生活、劳作、迁徙...... 她以克制、平实的笔调,真实呈现了哈萨克牧民的日日夜夜:包括我们可以极力去想象但始终难以触摸到的荒凉与艰辛,也有我们意料之外的趣味和人情。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无法深度感受“广阔”与“荒寂”的真实意境。对以游牧为生的民族而言,他们的生存背景就是高远苍茫的天空和一望无人的原野。那是怎样的一种“荒寂”呢?—— 在漫无边际的吉尔阿特牧场,“只有一家邻居,之间还隔了一座小山。”

去山谷背冰的路上,“有时候走着走着,卡西就会捡到一枚自己去年春天遗落在路边的塑料发卡。” “客人散尽的吉尔阿特,寂静得就象阿姆斯特朗到来之前的月球表面。当然,客人还在的时候也没有掀起过什么喧哗。”

除了荒寂之外,还有货真价真的艰苦劳作分配给大人和孩子:去枯草丛中拾牛粪(作燃料),翻过冷清的山谷去背冰,放羊,做饭,管理马、牛、骆驼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

冰水是当地唯一的食用水源;冰块是孩子们为数不多的零食;白白的肥羊肉做成的包子;悬崖上摘回的野葱;以及只能闻其香不能食其味的新鲜的馕……

这些在读者眼中“绝对的艰苦”,在牧民心中,只是“不好不坏”的日子而已。他们习惯了克制,习惯了忍住诱惑而“不去透支好的日子。”

对于作者而言,最艰难和坎坷的当属那一次次迁徙的过程。从一个牧场转向下一个牧场,每一次出发,都要经历繁琐而沉重的准备,几乎每一次漫长的征途,都是在风雨交加、冰冷崎岖、恶劣惊险之道路上完成的动荡之旅。

在迁徙的路途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是慌乱、惊恐的”。为了抵御令人心悸的寒冷,我总是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穿得极其厚实臃肿。但卡西一家的每次出发都是盛装前行,保持着精神和体面

对哈萨克牧人来说,转场搬家不仅仅是一次次离开和到达,而是如节日般隆重的庆典和仪式。

除了顺应自然的安排,他们也遵循着传统的礼性。比如给路过自家门口的搬迁驼队准备酸奶;再饿也要拿出部分食物招待来客;即使是孩子单独上门作客,也要带上礼物;女性所特有的节制与矜持:她们每餐只吃少许食物,把大部分都留给最辛苦的男人。

作者还以不多却足够精彩的篇幅描写了当地的孩子。他们与城里的小孩一样,热衷于幻想和游戏,拥有惊人的创造力和鲜明的个性。在广袤沉寂、物质贫乏的环境中,同小羊羔们一同长大的他们,是象花朵般的“新鲜”、“欢乐”的生命。

与城市孩子不同的是他们在劳作上的真实参与。哪怕是一两岁的孩子,也会在看赶羊群时获得特别的任务。六岁男孩胡安西所表现出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劲头,或许是这个民族的男性在成长过程中的必备素质吧。

男人们面对险境如游戏般一边打闹玩笑一边沉着应对;女人们日夜辛劳却并不抱怨;小孩儿们宽宽绰绰度过散漫的童年时光;还有那些羊群、骆驼、牛、马,也在各自的角色中领略独有的生命轨迹。

在大片的寂寥与艰辛之外,也不乏相当数量的乐趣。那些天真又狡猾的孩子,常有令人捧腹的行为。那些由于语言障碍而导致的混乱,以及爱”吐人“的骆驼,都会让你忍俊不禁。

这群依靠草地和羊群而活的人们,尽管要经历贫穷和残酷的生存条件,但他们以淡然、坚韧和智慧遵循着大自然强大从容的秩序,坚守着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充满希望地一次次启程。

就象作者曾在艰难的迁徙途中提过一个问题:“非走这条路不可吗?没有别的路了吗?” 斯马胡力(迁徙途中家里唯一的男性)笑着回答:“有,但那是别人的路。”

这是一本能让人安静并沉迷的书。在阅读间隙,恍惚间会回想起年少时读三毛的感觉。跟很多读者一样,三毛笔下遥远、神秘而有趣的撒哈拉沙漠,曾让我向往不已。

三毛对沙漠生活的描述看似随性,但还是有着刻意地提炼。几乎每个喜欢三毛作品的年轻人,都会觉得去撒哈拉流浪是颇具浪漫主义的行为。浪漫背后那些单调庸常、古旧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多少人去仔细考察和思量。

相比而言,李娟的文字在呈现感方面更平实坦直。如她在“自序”中所说:

所有的文字都在制造距离,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于是,我深深地克制自我,顺从扎克拜妈妈家既有的生活秩序,蹑手蹑脚地生活于其间,不敢有所惊动,甚至不敢轻易地拍取一张照片。

是的,没有一张照片。这是一本零插图书籍,作者所有的经历和感受,以一页页沉静淡然的文字素颜袒露。这些文字不会在你的心里燃起熊熊烈火,也不会挑起你对那片土地的神往之心。嗯,不会有那么多炽热的情绪。

但合上书本之后,你或许会由衷地感谢作者,带着你一起去了解并感知那片陌生的土地,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生活—— “在路上”的生活。

哈萨克牧民一年四季都辗转于路途之中,他们在一条条羊道上穿梭跋涉着。而我们呢?同样有自己的道路要走,不管是在脚下,还是心里。

相关文章

  • 在路上 —— 读《羊道:春牧场》有感

    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

  • 素朴悠闲之夏

    今日阅读李娟《羊道.前山夏牧场》,读《羊道.春牧场》时,感觉哈萨克牧民,一直在路上,转场的路上,背冰捡牛粪的路上,...

  • 读书记——《羊道  春牧场》

    《羊道 春牧场》,这是第二遍读这本书了。如果说《记一忘三二》的文字以幽默风趣为主,那么春牧场应该更写实。通过李娟朴...

  • 书评|《羊道·春牧场》

    这是世上最古老的牧场。 在这里,所有的感情都显得多余。 面对生命逝去的无能为力,对于生活困境的种种抱怨,都消失于寂...

  • 2020年阅读书单

    李娟(十本) 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冬牧场》、《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九篇雪》《我的阿勒...

  • 喜欢,不喜欢

    有几天没刷抖音,昨晚碰巧看到俞敏洪连线李娟,帮她推书,《羊道》《春牧场》《夏牧场》,之前看了冬牧场,已经被迷得神魂...

  • 0718

    作者自序 “《羊道》分成三本书出版,恰好其内容也是较为完整、独立的三部分,时间顺序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

  • 阅读|李娟《春牧场》艰苦的生活更需要仪式感

    《春牧场》是羊道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发生在春牧场的故事。 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

  • 与众不同的路——读《羊道有感》

    《羊道》是李娟的散文集,包括《春牧场》《前山夏牧场》和《深山夏牧场》。作者围绕哈萨克族游牧民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放牧...

  • 《羊道》| 羊的道,人的道

    李娟的《羊道》是一部散文集,按照时间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春牧场》《前山夏牧场》和《深山夏牧场》,讲述了李娟与扎克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路上 —— 读《羊道:春牧场》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pt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