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教化百姓的一套老规矩,其实说的也有道理,无论哪个朝代谁不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关键是统治阶级能否给天下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如果能做到这点即使在千年前有些规矩过于苛刻也属正常。
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和国学著作时,必须要有新的理念和眼光去看待理解。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其实就是:三纲、五常、四维、五伦、八德,这些文化或者说是规矩,到今天还有用吗?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是否还能发挥好的作用?故此笔者把传统文化这几个小常识在此作个分析。
一、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是人的三种关系,在封建社会里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过于苛刻的关系,因为这三种关系中注重的是绝对服众,但今天我们再看到这些时,心中不免会觉得可笑,在上千年前君王确保绝对的权威,以及男尊女卑的思想到今天我们只能是作为了解历史的参考资料而已,“三纲”思想的源头是孔子,在西汉时期董仲舒《春秋繁露》有这么一段话:“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所因,谓三纲五常也”。其实这是儒家维护统治阶级的思想产物,通过这种教化来维护社会统治制度,本人觉得并无对错,历史只能留给后人评。
今天笔者认为这“三纲”必须重新定义,君臣关系就是社会中上下级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父与子,夫与妻都是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纲”,何为纲?纲就是榜样、就是模范、就是表率、就是核心。三纲的关系就是:领导是下属的榜样、模范和核心,父亲就是儿子的榜样和表率,丈夫就是妻子的榜样和模范。所以三纲就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和顺。
二、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就心里不但有自己,而且要有别人,所以“仁”字就是一个“人”加个“二”,为人处世不能太自私,心有大爱、心系他人,孔子说仁者爱人,这是道德最核心的标准,正如歌曲所唱,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义:以前“义”为“義”,就是把美好善良的行为放在头顶位置,正义、道义、义气,就是不但要讲究公正合理,还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为人光明磊落,讲道理讲正义。
礼:“礼者,理也”,为人当懂得以礼貌待人,尊重别人,处事不可自私自利,要通情达理,礼就是礼节规矩,是道德的原则。
智: 作为道德范畴来说,智就是懂得、开悟、明了的意思,心里明白世事对与错、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明事理讲原则,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信:信乃人言,人就当言而有信,为人诚实讲信用,这是中华民族自古的传统美德,言无信,行不果。
三、四维:礼、义、廉、耻
践行“礼”、“义”之道,就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廉就是洁身自好,廉洁奉公,是官品、也是人品,是一个人的道德操守,耻就是面对不道德行为时的羞职心,是做人的底线,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人不知耻就不是人,有羞耻心的人对于坑蒙拐骗损害他人的事情是做不出来的,会感到羞耻。大而言之,曾经的中国饱受欺凌和掠夺,我们必须要懂得雪耻。
四维最早是管子所言,《管子》:“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当年开国领袖在惩治贪腐时曾说过这样的话,“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今天仔细想来,这正是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道德标准,时至今日依然是国之兴盛的基础。
四、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五伦就是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朋与友。《孟子》有云:“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五种关系其实也就人在社会上所有的关系,领导与下属注重礼义之道这就是忠,父子之间有尊敬爱护之心就是孝,兄弟之间手足之情就是悌,夫妻之间恩爱相敬就要忍,朋友之间诚信相待就是善,这就是人在社会当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道理标准。
五、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就是孝道,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悌就是兄弟之间的互相扶持和爱护,忠就是爱国,信就是诚信,对人对事必讲信用,礼义廉耻就是四维的道德准则,“四维八德”,就是中华传统美德,包含着做人的标准,做事的准则,人在社会上立身安命,所作所为都必须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四维八德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并不是封建保守的规矩,中华民族正是以这种仁义之心、正义之道、优良美德如今依然屹立东方,经久不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