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书,在书的注脚处有一行小字: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发明人。
什么!
顿时感觉自己学习的历史知识受到了挑战,难道我们一直公认的活字印刷术不是毕昇发明的吗?
查了下资料,事实证明虽然毕昇比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早发明了400多年,但是国际上公认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仍然是古登堡。
其原因可能有:
1.中国的象形文字和西方的拼音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毕昇的活字印刷术非常实用,但是究其原理,还是对一个个的方块字进行雕刻。尽管活字印刷比起原来的雕版印刷灵活了很多,但是这种方式在真实社会中还是需要花费很大功夫的,所以普及度和接受性不高。但是在西方,活字印刷术就非常管用了。
2.中国的历史环境让活字印刷术难以传播。在封建时代,尽管中国还是有很多项创造性发明,但那也只是凤毛麟角。在强大的君权统治下,整个社会对于创新改革以及文化的传播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
由于上述的两点,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更为广泛,也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更加深层次的生产力发展。
既然古登堡是世界上认可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为什么我们接受的历史教育中很少提到过这个名字,甚至仅仅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提早400多年”一笔就带过了?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民族自豪感,毕竟大家同是中国人,前辈做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改革,后辈也是与有荣焉的嘛。
其次,虽然活字印刷术在西方的实用性更强大,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以方块字为母语的国家。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尽管在原理上和毕昇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肯定还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更加适合中国人民使用。
在世界性的大范围上,人们承认的是古登堡;但是在中国,我们认可的还是毕昇。
中国的勾股定理在商朝就被记载了,但是就这样一个古老的公式仍然面临着和毕昇同样的尴尬。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想必学过小学数学的人都不会陌生,它有一个众人皆知的名字:勾股定理。
可是,在西方的数学史中,它的名字就不是这个了,它叫: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他和勾股定理发现的时间差了500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毕达哥拉斯才是用演绎法证明了勾股定理的人,即:他证明了在任何情况下,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都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没有毕达哥拉斯的演绎法证明,那么勾股定理还不能被称之为定理,只能被叫做勾股公理或者勾股猜想罢了。
在国际上,毕达哥拉斯又一次领先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但是在中国,当人们提起这个定理的时候,又有谁会说毕达哥拉斯这五个绕口的字呢?肯定还是勾股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嘛。
我们习惯先来后到,毕竟是我们先提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只不过是根据这个思想进一步证实了一下。嗯!还是勾股定理来的比较实在。
在世界性的大范围上,人们承认的是毕达哥拉斯定理;但是在中国,我们认可的还是勾股定理。
看过一个演员做的访谈录,主持人问到一个问题:“你是为了观众而演戏的吗?”
这个演员想了一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观众而演的。”
这还得了,这句话一出口,还不得得罪众多粉丝了!
“在我刚出道的时候,没有人认识我,也没有人会看我的戏。如果我是为观众而演的,那么我在那个时候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观众。我是为了自己而演的,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断坚持下去,哪怕有一天没有一个人喜欢我的戏,我也能坚持着演。”
听完他的话,我好像又明白了点什么。
观众和粉丝对他的认可是大范围的影响力,有,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他也能够寻求到自己内心的认可。
在很多学术领域的尖端,研究员为了一点点的进步可以废寝忘食,尽早地获得在这个部分的研究成果。如果真的有突破,那么这是整个学术领域甚至是全人类的福祉,如果没有,那也为学术做出了一个假设的思想或者减少一条错误的道路;
但是即使是在一个方向上的研究,对于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有时候可以用剑拔弩张来形容。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他们可以获得对方的认可和赞赏。
毕昇和勾股定理有着相似性:在大数据的定义上,他们输了;但是在小范围的认可度上,他们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