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文章都在呼吁制止校园霸凌。然而大家一边羡慕着美国人的严刑峻法,一边补充着受害的经历,办法却少之又少。
刨去留言人群造成的偏差(没受害的人不大积极评论),学校的环境也利于霸凌事件的发生。
潜在的冲突通常都化解了
从个人的经历来看,霸凌其实可以看成争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和对话、开会、谈判、倾轧、讹诈、收买、战争等等,都是争端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当我们达成一致,争端就暂时解决了。
这些争端充满了我们的生活,而人们之间的交流无疑会影响争端的结果。
问题的关键在于达成共识话说我初中有一次跟同学去公园打乒乓球,忽然来了俩高年级校友,把我的拍子“借”走了。同学们都愣在那,我反应过来之后赶紧追上去,拉住他的手给他说拜年的话。最后他听得不耐烦,竟把球拍扔到地上走了。我通常不是一个积极争取的人,这次苟成平局少不了观察与投机的成分。
去年逛服装店时,遇见一只小狗在门外对我狂叫。这种情况大家通常怎么处理呢?反正我是冲它径直走了过去,拉开门进了服装店。它随后跟了进来,绕着主人摇尾巴,反倒是主人嫌它进来叫唤。
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人是狗,争端总是要解决的。有经验的人善于及时发现争端和对方开出的条件,然后用文的或者武的方式达成一致,避免吃亏。
学校像是争端的发生器
生活不是一对一,大家通常不像刚才那样直接交锋,而是像陌生人送快递一样互相寻觅。有经验的人或许懂得避免中枪,但可惜校园霸凌是负面事件,只要有一个受害者就实锤了。
通常一个圈子不是人数有限就是相处的时间有限,只有中小学校最像一个压力容器。那里人员密集,几乎每年只流动一次,大家接触的时间长,而且组织机构不健全:中学阶段只有政教处、班主任和几个班委管着大几十号人,他们还未必有威望。
一旦上面留下大块真空,同学们就要以自己的方式建立秩序。于是学生内部的摩擦、学校与学生双方的较量在所难免,家长也免不了施加影响。
许多中学严打早恋、传纸条(现在大约应该变成聊微信了)、体育课、课外活动与休息日,与其说是为了学习成绩,不如说是要遏制同学之间的小团体。
小团体占优的情形
前两年看到美国处理过好几个华人群体虐待案件,其中的当事人像国内一样勾肩搭背。这种关系在心理学家看来是缺乏界限的,人们纷纷暴露在别人的伤害之中,没人知道会不会引发过激行为。
这在国内虽然不属于犯罪,却值得校方警惕了。这样的团体一旦成型,容易在班里占据多数,校方往往无力干涉——在外人看来,学校的“风气”就“坏”了。
我高中时虽然一直置身事外,却知道学校附近是一大片的拆迁区域;大多数同学都是当地村民,不但互相认识,而且有钱享受周围新建的大小商场,平均每天在零食上的消费能达到15元(相当于我大一时的生活费),有人过生日还要聚餐送礼,偶尔喝点小酒。
到了高一下半学期,终于有一个女生回家了。我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事,只记得她缺了几天课,最后班主任说她生活空虚,而同学们竟然老老实实听她讲这件事——看起来有点严重。上班以后我跟室友提起这件事,他估计是她怀孕了。
通常认为女生之间的联系会比男生紧密,她们更有天赋成为团体的核心;然而校方的重点防范对象却是男生——只要不出事,你们随便搞;要是敢闹事,我就弄死你——好像把男生都阉掉就万事大吉了。不过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慢说学生可能会跟老师动手,学校本身就树大招风,即便是学生踢球崴脚、校外私斗、出车祸也可能惹祸上身,法律的明文规定都保护不了他们(这就是我们解决争端的又一个实例)。
我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开始天天调戏我同桌。他是一个220多斤的胖子(相当于2个我),但是我估计他不敢跟我动手,怕被老师发现(当然我也要掌握一点分寸)。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我和另一个同学一直给他起外号、编段子、编歌词,祸害了他一年。不过校方似乎不想知道这件事情,他们只记得我去政教处闹过一次(当天约有30位校友目睹了事件的开始),闹到最后总的来说是化敌为友了。
如果“风气不那么好”的学校占据多数,那我们不难推断,校方通常无力应对潜在的霸凌事件,他们只能尽量控制最“危险”的学生。
强势的校方会直接倾轧学生
印象中,军队的组织比较有力,不像学校那样容易受到家长和士兵/学生的影响。我全程避开了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却在初中遭遇了一位擅长政治倾轧的班主任。
作为一名高手,那班主任自然不会轻易做出什么授人以柄的事情,惊天动地的更加没有。
她的政策是:对男生打压有活力的人物(包括成绩好的人)扶植书呆子,在女生中拉拢领袖以便对小团体施加影响;下课开大会开小会对不听话的人委婉批评,在课堂上拉家常灌鸡汤拔高自己的形象;从上学阶段到我们毕业后看望她,永远端着架子刻意安排,连找男生谈话的时候都要让对方坐下,避免身高差。此人由于操劳过度,40出头的时候已经头发花白,身形佝偻了。
此人治下的女生小团体虽然没有消灭,却积极维持纪律;家长似乎也没有理由不支持她。
许多人升入高中融入了新的团体,都感叹世界完全变了——对我来说就是持续3年的战争结束了,之后再怎么闹政教处欺负同学还有全校出名都是平稳受控。
这样的手段慢说学生难以察觉,就连刚工作的人也是受了一点关心就任由他们玩弄权术,只有其他被孤立的人才会赞同我提出的异议,对我高看一眼。
直到工作之后又遇见这样的领导,有经验的人都对她敬而远之并且在背后传她的坏话,我才确信自己有了同伴——人终究有活明白的一天。
做好我们自己
通过刚才提到的那么多事,我们不难看出:校园霸凌可以看作人们之间的争端正好发生在学校;我们在校内互相勾结倾轧,动用关系施加影响,无一不是社会生活的方式。
比起校园的环境来,我们自己的行为才是校内人群界限不清,互相侵犯的内因。如果大家都能向自信、自立、自觉的方向发展,或许事情会变得简单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