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孔子与众弟子在沂河边的沙滩上游玩,此刻杨柳依依,微风拂过面庞,衣袂飘飘。众人大喜过望,齐声唱和,风乎舞雩,咏而归。东汉党争盛行,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不少知识分子为避乱世,在乡下开办私塾,著书立说。在清风明月的陪伴下,先生长袍高冠,以天为顶,以地为席,众弟子在树荫的凉爽和蝉鸣的聒噪中,不断的重复着儒家的经典。又如明末,东林书院的书生们继承了先师的道义,以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不顾一切的与恶势力作斗争,流尽自己的每一滴血。
古人尚且在师者的教导下如此为之,今人又当如何呢?荀子提出“天地君亲师”,把师者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面。唐代韩愈则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当时的人们却以师为耻,贪慕浮华名利,他由此发出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声声叹息。近代五百年来,工业化大生产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的生产力,工人的孩子急需要接受更加系统、专业的教育,在国家机器和法案建设的不断完善下,德国最先实现了全民的义务教育。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也应运而生,班级授课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学校自负盈亏,全身心投入市场化。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系统则以行政指令和政府部门的管理来进行。现今,便可以用“教育生态”一词来大致的概括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说明不同的人群对待教育的态度差别。
不同地域的“教育生态”差别很大,当大城市的孩子们还在烦恼暑假兴趣班是报航模还是编程时,也许西部山区的孩子们还在为上学路上的一条大河拦住去路而披星戴月的奔波;当很多城市的家长在尊师重教时,也许在某个角落里又出现一则某某教师被通报处罚,而只是因为一些难以言说的模糊地带而被恶语中伤,甚至寒心弃教,承担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师者身上的光环不可谓不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浇灌花朵的辛勤园丁、传播知识的使者、不苟言笑的面孔、身正为范的言行。师者肩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教书育人、培训学习、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批改纠错、文案工作、会计收钱、能跑会跳、应对检查、思想教育,可谓是十八样武艺、十八般兵器都需样样精通,才能不落于人后。
疲于奔命的应对,倒不如减负,少些步步紧逼,多些信任放手。
社会,应该回归初心:让尊师者解疑释惑,学有所成;让耻师者继续愚昧无知,陷于夜郎自大。
师者,应该丢掉那些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有所作为,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奶酪,走出信任危机的迷宫。但是,我们也应耐住寂寞,继续坚守自己的职业信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