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读松居直《幸福的种子》第二章,插画和想象力。曾经做过绘本插图的我,对这部分的内容期盼已久,松居直先生对插图的论述果然有极其深厚的经验和思想,边读边回忆起小时候读图画书的经历,也给我目前创作插图提供了很受用的理论。
图画书的乐趣:为自己看图画书
松居直先生说,让孩子喜欢图画书的捷径,就是母亲自己先去喜欢。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图画书的情形,大概是在小学阶段,很喜欢做的两件事情,一是看图画书,二是让爸爸带我去逛新华书店和书市,那个时候看到一柜子的书就会非常兴奋,在家里的客厅,有一个专门放图画书的抽屉,虽然没有现在的绘本这么精美,但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翻阅,原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种下了爱书的种子。
和嘟仔一起做8页小书《小鸭子找妈妈》现在我给孩子买绘本,一半的原因确实是自己喜欢得不得了,每次新书一来,我和嘟仔、唐宝都迫不急待的地拆开薄膜,大饱眼福一翻。兴致来了,还会折一个8页小样书,拿着孩子的油画棒快速创作一个故事,这时候,嘟仔总是令我意外,他也学着我画一个关于“小蛇煮饭”的故事,还滔滔不绝地念出来,令我对一个3岁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惊叹不已。
嘟仔自己画的8页小书《小蛇煮饭》绘本是儿童美育的绝佳工具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从两年前就开始关注儿童美育领域,曾拜读过儿童美育的书籍《生命合伙人 》,对美育的认知,绝不仅仅停留在教孩子上美术课,而是和大自然、生活实践产生联系,通过观察生活、走访美术馆等方式接触艺术,而在《幸福的种子》里,又提供了另一种特别容易实现的方式——绘本。“图画书的插画通常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画……它使我开始关心艺术,也就是说,图画书让我关心绘画,并引导我发现有关画的美与乐趣。”。
我过往的工作经历中,确实也跟艺术大有关联,当代艺术家的展览、火热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艺术史、艺术收藏的课没少听,这个领域看似小众、不接地气,但万万没想到,在《幸福的种子》里却看到了最原始、最初的模样,笔者小时候和姐姐“谈论一期杂志中哪一幅插画好看,或者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能够一眼看出哪副画是谁的作品,知道每个画家的作品各有特色。”——这不就是艺术欣赏吗?看绘本的经验培养了一个孩子的艺术眼光,图画书的画,具备超乎一般人想象的重大意义。
嘟仔在读我画的小书什么是好的图画书
我一直在图书、艺术这两个交叉领域工作,正好又是和品牌相关的岗位,可以说是站在甲方角度在看问题。绘本插图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选题和图文结合讲故事的能力。《幸福的种子》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只会欣赏艺术与文学,还是没有办法评估图画书。因为图画书是经过图文整合的作品,必须将它视为一个整体来评估,对图文的质能否互相配合,必须又足够的判断力,另外全书是根据什么想法来整合的,也很重要。”其实就是说,评估图画书好不好,最主要看图文结合和整本书的主题。
然而图文结合又谈何容易呢?什么才是好的图文结合,松居直先生的观点我也很认可:“有时候,孩子由图画了解的故事内容,与文字描述有出入,结果证明是图画和文字没有配合好。”换句话说,图文结合得好,就算不看字,也能正确理解绘本描述的故事。好不好,拿给孩子看,就知道了!但图画和文字又绝对不是划等号的,而是互相弥补、巧妙配合,让整本书更丰富可读。
嘟仔和妈妈一起做手制书插图让我们更好感受事物
图画书里的画面,“带领人们进入幻想世界的故事,缩小视野,定出视觉的焦点,将不同事物清楚而深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创作者,我也有很深的感受,在练习绘本创作时,有一项技能是写生,把身边生活观察到的事物用画笔记录下来,这个练习能让插画师敏锐地捕捉事物,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能够出版的绘本,里面的插画一定也是画者带着对生活、事物的观察所绘制的,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事物。
而画者从生活中取材什么更好呢?松居直先生说:“描绘孩子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
这或许就是创作者的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