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国》,听起来就是个十分直白的名字。以至于部分含蓄内敛的中国读者可能还会有点不适应,觉得既然全世界都对我们国家进步的成果有目共睹,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也不一定就会比我们对自己国家了解的多,万一里面再都是满满的政治术语和学者腔,没点耐性怕是看不下去这本书。
但是,当我们在其中惊喜地看到,在对民主德国、苏联、中国等国家多年的政策进行分析后,国外学者们在技术转让、心态变化、绿色生态方面的努力、思想开放与西化危险、如何面对制裁问题等方面得出的诸多阶段结论都与我们国家现今的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共振”后,谁能不愿意欣喜地对这些身在国外心在中国的“友军”,喊上一声“同志”呢?
而且,他们真的是一股“清流”,能够凭借自己在国外多年的学术研究、工作、生活经验等人生经历,很好地说出“别人眼中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别人对我们的发展速度、可以改进的方面、发展前景的预测等问题衍生出来的思考都是什么样的,还有对方以自己所处的国家不为我们熟知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进行的侧面对比,最后让读者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探寻历史中,我们可能无意识地走过的节点,未来可能意味着什么,从而在内心深处,接纳这些远方的“同志”们。
说起“同志”一词,按照我们一般性的理解,志同道合者,即为“同志”:无论对方的年龄、种族、性别、出身、知识构成、所在地域为何,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信念相同,行动时共同进退,都可以成为同志。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这则是在道德层面,对能够被称为“同志”的人群,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
之所以要先提到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同志”一词在近代史中的政治色彩渐渐由浓厚变为稀薄,但是,又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政治背景下,变得让人开始希望于其能回归到“志同道合,同心同德”的本意范围内。
清朝末年,在痛感西方世界已经迈入先进行列、值得学习后,中国人无疑是好学的,先是坚定的认可了西方的成就,并结合实际情况,团结了为数不少的西方世界的同志(比如当年来支援中国抗战的外籍专家,以及身为典型的德国左翼知识分子的本书的作者们),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将“志同道合,同心同德”很好地代入了实践,反过来也加深了西方世界的同志对中国的理解和研究;而今,纷繁多变的世界局势让远方的德国左翼知识分子进一步认同了中国道路,他们甚至可以不必为中国带来多少物质上的帮助,只需要坚持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声,让他们可以讲出自己对“公平”和“制裁”等概念(与部分政客截然不同)的理解,让自己的声音成为所谓的一片“政治正确”中,更认真诚恳地坚持的一个,就足以让本书成为一本值得阅读玩味的标志性著作了,也让更多有志于在世界上寻找“同志”共同发声的中国人,有了与时代同步的“接头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