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的变化又快又怪,许多时候一不留神,就不知道为什么某个人、某件事甚至某个词汇又“火”了。人物或事件还好理解,总会有一些突然发生的爆点引起大众关注。而一个词语被注意到时,它往往已被广泛使用,都不知道从何而来。“打工人”一词也是这样,据说原本只是网络上一个普通网红的调侃笑话,却转瞬之间成了微博阅读量便超5亿、讨论量超13万的热点。
于是这个词便“出圈”了,“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这样一句口号被到处传播,打工人“钢铁的意志”“火热的情怀”“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打工”这些“正能量爆表”的段子被每个人重复,甚至其定义都放到了最大。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不管是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职场精英,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甚至不忘来一波追本溯源:你瞧,上世纪80年代打工者就是社会热潮,甚至形成了打工文学。“打工人”由来已久呢。
我觉得这挺荒唐的。
如果说源自日本的“社畜”一词是公司职员把自我定位放到最低的自嘲,那“打工人”一词如此变化就是吹上天的反讽。“生活80%的痛苦源自打工,100%的痛苦源自没钱”“你的每一滴汗水都体现在老板的账户上”“累就对了,舒服是属于有钱人的”。这些段子背后,几乎全都是针对生活重负、工作高压以及社会观念的嘲讽。一边是各种“996奋斗成功学”要求员工为公司鞠躬尽瘁,另一边则是自称“打工人”,两者间的矛盾清晰可见。这些东西被拿出来当做调侃、当做自嘲、当做反讽、当做黑色幽默,还可以无奈笑笑,可如果谁把这些当成真幽默、真勇气、真正能量,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一时的自嘲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劳动者是光荣的,他们的光荣也需要他人肯定而不是自我催眠。他们应该是国家支柱“工人阶级”,应该是社会中坚“工薪阶层”,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身份感到得意,可能还会用上“白领”“蓝领”表示独特,最不济也是个“上班族”,但是现在的称谓却是“打工人”。再往下退步,就要变成“混饭人”“求生人”了。
当然,有很多很多人确实仍然是打工者,但请不要用“打工人”这样模糊又暗含丧气的称谓来把他们概括。一个闲暇之余在工地挥毫书法的建筑工,他是有才情的;一个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的外卖骑手,他是有品格的。他们的工作是打工,但他们的生活比单纯打工更加精彩。即使他们真的只能养家糊口无心其他,他们也远超出“打工”二字本身,因为追求生活、追求幸福的行为和努力永远是高尚的。
这不应该拿来当幽默笑话,也不适合任何夸大溢美之词。其高尚本就存于平凡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