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呱呱
你好啊,我是吴呱呱。
有人说:“一个真正厉害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不会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不会让自己的人生只有一种可能,能坦然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对此,我深表认同,
就像鲁迅先生、冰心奶奶、郭沫若、毛姆、渡边淳一等等,他们原本都是从医,后来却都弃医从文。
而作家沈从文先生也如此。
说到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14岁开始入伍,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长河》、《边城》等著名小说。
曾在西南大学任教,且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研究,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可以说,前半生他全身心投入读书写作,就在他文章写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果断放弃写作,后半生,他开始研究文物。
很多沈从文的粉丝都不明白为何他放弃写作,就连汪曾祺先生也很担忧他不能在文物研究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但好在沈从文先生并没有让大家失望。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这本书,便是沈从文先生记录自己四十多年来,对坛子、罐子、绸子、缎子的研究。
也就是说,这本书记载了沈从文先生结合自己对文物的感知和理解,以及他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思索。
01
镜子里,藏着一个时代的美好
《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所谓的对镜,便是我们知道的镜子。
相信照镜子是你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必定会做的事情了。
但是你知道镜子的历史吗?
沈从文先生在书中就向我们介绍了镜子的历史。
中国铜镜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
在战国时期,手工人便用青铜锻造镜子,而且大多数镜子背面都有美艳绝伦的精美图案。
镜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镜身厚实,边缘平实,用蟠虺纹作图案主题,图案花纹和河南新郑、辉县,山西李峪村及最近安徽寿县各地出土青铜器部分装饰花纹相近。
另一种是透空虺纹镜子,这种镜子数量虽然不多,但它的做法却自成一个系统,而且它产生时代可能比其他镜子要略早。
虽然,镜子很早就被研发出来,但到了汉代,镜子才正式成为家喻户晓的生活用品。
到了唐代,镜子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而被神化了,也打破了日常的图案的对称法,做成不同的镜子。
镜子的样式也很有意思,譬如,嫦娥奔月镜,仙真乘龙镜等等。
并且,在八月五日唐玄宗生日那一天,也就是“千秋节”,全国上下的人民都会做镜子,并把它当成礼物送人,表示长寿。
但现如今,已经没有人会把镜子当作礼物。
毕竟,镜子已经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02陶瓷,经久不衰
如果问什么文物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发展?
我想,非陶瓷莫属了。
无论是古代,还是眼下,陶瓷的艺术一直是经久不衰,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淘汰,或是被忘却。
中国陶瓷的历史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虽然,目前还不知道中国最早期的土器出现于何时何地。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约在1万年前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烧制土器。
而且,在新石器时代的烧制器物都称作“陶”,并根据表面颜色进行分类。
陶器主要可以分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纹陶器等大类。
在唐代,“南青北白”陶瓷行业格局逐渐形成。
南方各地多以青瓷为主,而北方则主要生产白瓷。
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则是宋代,它产生了大量的青瓷和白瓷的珍品。
到了清代,陶瓷已然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集大成者。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无法理解沈从文先生为什么放弃写作,而投身文物研究。
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先生之所以放弃写作,可能是害怕文物失传,害怕少有人愿意从事文物研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我是吴呱呱,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