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写点文字了,那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写日记。开始的时候也尝试去写的更好点,然而小时候受过的语文教育主要都是文学作品,看着教科书上写的如此优美的文字,再看看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的写作热情就这么被一次次的打击,最后,写出来的文字彻底沦落为流水账。
然而,直到上了大学,不再学习语文的时候才发现,文字不光是文学,它还起到了很多丰富的作用,而我可以做的其实很简单,用文字写出一篇简洁、朴素的文章就可以了。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就再度开始了我的写作之路,2005年恰逢Web2.0兴起,发现周围人都开始写博客了,于是我也没闲着,开了一篇技术博客,写一些我自己的学习历程和对业界的一些看法,也正是到了这时,我便不再畏惧写作了。
这十年间断断续续的也写了不少的文字,甚至也靠着写作赚过一点稿费,但是这种间断的写作完全靠心情,也就很难通过写作获得更大的进步,直到今年年初,模仿着扎克伯格给自己定了一个年度小目标,也就是每天写1000字,而我的写作从定下这一个小目标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天都要写1000字,看起来很简单的目标,真正做的时候就发现,这其实并不容易,首先,每天都要找一些话题来写,这就需要我有更多写作的素材,于是我就必须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灵感,去寻找一些过去不曾关注过的东西来;其次,每篇都得写1000字,就不能光把一些所见所闻像流水账一般的记下,还得加上一些自己深入的思考,这就让我慢慢养成了深入思考的习惯。如此一来,一个小小的目标,不知不觉就让我获得了成长。
去年下半年,在知乎Live听李笑来的课,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型,就是所谓的学习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把我们的学习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也就是,我们获取的信息,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大脑处理后形成输出,才能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而我每天的写作就会倒逼我去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观察,通过读书,通过和别人聊天等等。
过去读书,读完了也就读完了,很少会在脑子里过上几遍,去深入的理解书中的内容,而当这些内容要写出来的时候,我就得去翻来覆去的把书读上几遍,去把书吃的更透,只有这样,才能在读完书以后写一篇读书笔记。
不知不觉的写了半年,我的写作也从个人写作慢慢的变成公开写作,5月份开了一个公众号,开始把自己写的文章公开发布出来,6月份,加入了一个写作群,大家每周写一篇文章互相学习,而这样公开的写作让自己开始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
过去写东西,写完了就写完了,这篇文章会封存下来,基本再也不会去看了,而公开发布的文字,为了让这篇文章更好看一点,我在写作之前都会仔细的列出提纲,写完之后也会再仔细读一遍,把一些明显的错误都纠正了。文章发出以后,会得到一些大家的反馈意见,通过这些反馈也可以让我获得一些不同的视角,也交到了很多愿意一起通过写作提升自我的朋友。其实,学习环境真的很重要,当你和大家共同前行的时候,你会担心自己落后而不自觉的加快脚步,这又让我们不小心的加快了提升的速度。
上半年已经写了20多万字了,这只是一切的开始,写作的路永无止境,而我也将在不断的写作中获得一次次认知的提升,从而获得一次次的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