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尽心下》14:谁是真神

《孟子·尽心下》14:谁是真神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10:32 被阅读0次

《孟子·尽心下》14:谁是真神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百姓是第一位的,土谷之神次之,君主再次之。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从便做天子,得到天子的赏识便做诸侯,得到诸侯的赏识便做大夫。诸侯危害到代表国家的社稷,那就改立诸侯。牺牲准备得肥壮,祭品又绝对清洁,祭祀也总按时进行,但还是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在这里,孟子第一次提到“社稷”——土谷之神。孔子有“不语怪力乱神”的自律,孟子自然也很少提及神。孟子眼中的土谷之神从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而言,重要程度超过君主而不及万民。

孟子构建起的这个秩序体系,还是很有味道的。

一、国家秩序体系的真意

在孟子构想出的这个国家秩序体系中,完全没有提及仁义,却又无处不体现着仁义。

孟子所构想出的这个国家秩序体系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闭环。万民最为重要,它是整个闭环存在的基点,没有万民也就没有国家秩序。万民为什么最为重要呢?因为在孟子的思想实验中,是要构建起一个超大规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代人类学家指出,相对于部落、部族而言,国家是一个规模概念。在人类学家的初步定义中,超过5万人的组织规模才可以称之为国家。孟子思想实验中的那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口下限是5万人,在孟子心中,人口数当然是上不封顶的。相对于人类学家眼中的国家,相对于孟子心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万民必然是最重要的,没有万民,便没有所谓的国家或者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因为如此,孟子思想实验中的这个闭环是:万民——社稷——天子——诸侯——大夫——万民。这个闭环周而复始,循环不断。表面上看,如孟子所言,能够得到天子的赏识、认同,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的赏识、认同,可以成为大夫。实际上,绝没有这么简单。更准确地讲,应该是天子代表土谷之神统御诸侯,诸侯代表天子管理大夫,大夫代表诸侯管理相应限度的部分万民,社稷也就是土谷之神代表万民以及天地的意志。

这个闭环从积极的正向运转上讲,得万民心可为天子,得天子赏识可为诸侯,得诸侯认同可为大夫。从消极的逆向运转来讲,诸侯危及社稷,则变置诸侯,大夫不能管理万民,则废掉大夫。

二、谁才是真正的神

孟子的这个国家秩序构想像是一个信息传递闭环。既然是信息传递闭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号衰减。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必然要通过有效的调校手段,使信息得以正常、正确传递。

一方面,能够得到诸侯赏识、认同的人可以做大夫,另一方面具备直接组织起一定数量民众能力的人才可以做诸侯的大夫。也就是说,闭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除了有一个对上一环节单向负责的使命,还有一个维护闭环本身存在价值的使命。

在孟子设计的闭环中,只有社稷代表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个人在头脑中设计出的概念——土谷之神。这个设计相当微妙,他成为万民和天子之间的一个有效缓冲带。在整个闭环之中,任何上级都可以废掉下级,因为“社稷”这个缓冲带的存在,万民所能直接废掉的便不再是天子,而是那个“社稷”——土谷之神。

孟子讲“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当天子驱动诸侯,进而驱动大夫、万民,对土谷之神尽心竭力,土谷之神仍然不能起到护佑万民的作用时,可以变置社稷。

谁是真神?

运用之妙,存乎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尽心下》14:谁是真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nt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