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方姑娘:
你期盼的春天终于来了。记得去年冬天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还在阳台上念《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酝酿了一个冬天,河岸的柳枝已萌发出绿芽儿,很快就将迎来“沿河看柳”的时节。而你似乎也如冒出头的嫩芽般悄然长大了……
记得前阵子,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碰巧爸爸公司刚好出去旅游了,留下我一个人,独自面对想象中你可能汹涌而来的哭闹和抗拒。我只感到有些心慌,想要逃避,却又只能硬着头皮面对。偏偏那天早上还下着绵绵细雨,爸爸不在,我又不会开车,甚至连电动车也怕开,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我一边匆忙地给你穿上雨衣,一边凌乱地想着路上该怎么办……就这样两个人出了门。可是,你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绕到我身前求抱抱,看起来心情似乎还不错,穿着小雨鞋,不忘在水坑里吧唧吧唧踩两下。但基于以往的经验,我猜想,这会儿你估计还没真正意识到要上学这个事实呢,等到学校门口“醒悟”过来,就该哇哇大哭了。
可是,你再一次打破了我的预期。来到学校门口,你就跟没事人似的,就这样走进去了,没有哭闹,甚至脸上觉察不出一丝难过的痕迹。只留下我一个人,望着你远去的小小背景,呆呆地出神:曾经,这在我看来,如此艰难,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却是这样自然了?
01
小方姑娘,你知道吗?我曾经无数次怀疑你也许是个“社恐”呢。方圆几里之外,只要有人靠近,警报马上拉响。扭扭捏捏,嗯嗯啊啊,一个劲儿地往我身上粘,哪怕对方只是纯粹路过……每一次出门,几乎都要上演N次类似的场景,我的内心也随之崩溃了无数次。
时间长了,连我自己都开始害怕有人接近,害怕面对这样不知所措的你。一方面很想逃避,一方面为人父母的责任,又逼迫着我面对这个问题。
其实,妈妈也是一个慢热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也常常感到不安,更喜欢一个人独处的空间。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我想自己之所以总是回避你的问题,也许是在潜意识中害怕你成为和我一样的人吧。
可是,为什么怕你像我呢?难道,成为内向慢热的人是一件不好的事吗?
就这样,当我停下来,觉察内心,发现原来心里住着一个严苛的批评者。小时候,外公外婆或是身边的大人,总是有意无意灌输自己这样一个观念:外向的、善于社交、善于言谈的人,才是好的、受欢迎的;而内向的、慢热的、不善言谈的,就像闷嘴葫芦,是不受欢迎的。
年幼时,我们对别人灌输的观念尚没有分辨能力,于是这些评价就慢慢地内化成了批评者。当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它就会自动跳出来,发出“这是不好的,这很糟糕”类似的声音。
记得妈妈刚毕业找工作那会儿,常常因为第二天要面试紧张地睡不着觉,说话也是结结巴巴,没有底气,结果可想而知。似乎,一直以来,我像是在自己身上贴了一张“不擅言谈“的标签。这张标签就像如来佛祖压住孙悟空的五指山,让我动弹不得。后来,兜兜转转地做了采编,但仍是免不了要采访之类的沟通事宜。直到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当我接纳心里的紧张不安,并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后,是完全可以正常发挥的。
所以,亲爱的小方姑娘,我很怕自己也成为贴标签的那个人。
现在,妈妈想告诉你:
内向慢热的孩子并不是不爱社交,只是更喜欢和少数几个人之间建立深刻的友谊。
内向慢热的孩子也并不是不擅言谈,她们只是偏向于深思熟虑后才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内向慢热的孩子也不是不喜欢热闹的场合,她们只是需要在独处时才能给身心“充电”。
我想,我们不用成为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我们只需成为自己。但毕竟,我们终须在这个社会生存,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破解恐惧的最大法宝,从来不是像乌龟一样把头缩起来,而是勇敢地步入生活的丛林。
02
我知道,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我也发现你如含苞的花骨朵儿一样,正试着慢慢地打开自己。
记得上幼儿园之前,我为了让你多接触人群,带你去一个游乐场玩儿。那天,你正兴致盎然地挑着公主裙呢,一个小男孩正巧通过一旁的隧道爬过来……他越来越近,我本能地心一紧,心想,唉,又该发作了。但出乎意料的是,你似乎看起来很淡定,只是轻声说:“有个小朋友过来了。”等到那个男孩爬出隧道,你摆摆手,非常礼貌地道了一声:你好。
那时,我简直惊呆了,几乎欣喜若狂地说:哇,小方姑娘,你今天太棒了,都会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了!你笑了,笑得格外开心。
后来,你上了幼儿园,第一天上学就把眼睛哭成了两个小核桃,我一路抱着你回了家。老师随后发来信息说,你今天的情绪有点波动。我的心一沉,和老师解释道,这是你第一次离开父母加入集体生活,加之性子有点慢热,所以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环境。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加上生病,你的情绪也一直在起起伏伏中。每天早上,不是无力地趴在沙发上,就是哭嚷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要上幼儿园”,那一声声哭喊,就如一颗颗石子掷在心头,让我不知如何接住你汹涌的情绪。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慢慢地变得勇敢了呢?
也许是有一天清晨,以往上车前总要缩在爸爸怀里“充电”的你,突然奶声奶气地说:“爸爸,今天不用充电了”。我惊喜地揉着你说:“哇,你已经自己给自己充电了,像一个自带光芒的小太阳,真棒!”那天,我就这样看着你和另外一个小朋友,手牵手肩并肩,一起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也许是有一天临睡前,你躺在垫子上,假装在幼儿园午睡,然后场景再现般,边给自己盖被子边说:“小方姑娘,你其实很勇敢的”。我问:“你觉得自己勇敢吗?”“勇敢的”,你答,“勇敢也可以哭的”。
这话瞬间把我惊住了。”是啊”,我说,“勇敢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你内心感到害怕,但依然选择去做。就像你最近上幼儿园,一个人走进学校的时候,有点害怕,想爸爸妈妈陪你,但你还是自己勇敢地走进去了!”
我想,小小的你,也许已经明白了勇敢的真正含义。是的,我们并不是要驱逐恐惧,而是不被它滋生出的想象束缚住前行的脚步。
记得我们曾经一起看过一本书《森林》。书里的小老鼠总是害怕森林,那里黑暗而陌生,会不会藏着野兽呢?自己会不会迷路呢?直到有一天,小老鼠再也无法忍受这恐惧的折磨,决定离开自己熟悉的房子、村庄、街道,慢慢地走向远方的那片森林……
身后的村庄越来越小,森林越来越近了,小老鼠的心也砰砰地跳动起来。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是的,就像你常常自言自语安慰自己的那样:“妈妈,这个世界上没有怪兽的,黑黑的地方也不用怕”。确实,不用怕,而且说不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等待着你。就像小老鼠躺在草地上,感受着柔软的青苔,林间徐徐吹来的风,树梢在风中温柔地“沙沙”歌唱……一切都是如此美好而安静。
当我们走进生活的森林,才发现我们的恐惧如此微不足道。就像书里说的“天空比森林大,甚至比我的恐惧还大,比任何东西都要大”。
网友评论